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40818
大小:68.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1
《吴希民创建华人世界的精神坐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吴希民创建华人世界的精神坐标名片:吴希民,世界至德总会主席,博士,军旅出身,通读儒、释、道诸子百家,对中西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有研究,并能融会贯通,率先提出至德文化为东方文化的旗帜,将吴太伯开创的至德文化总结成以“谦让、开拓”为主要内涵,并编著《至德论》力作,从而奠定至德文化完整体系,吴希民主席也由此被学术界誉称“至德文化研宄领军人物”。2001年参加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历任永远名誉会长,副主席执行常务副主席、第一副主席,吴希民自加入了至德宗亲总会那日起就为了总会的发展深思熟虑着,丰富的学识下他提出了至德精祌学说,在之后一直致力于将
2、这一学说引导总会发展,上升到代表东方文化的精华在世界文明领域里推广而不懈的努力着。华人宗亲遍布各地1879年至德三德总会所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首先以吴、周、蔡三姓先贤组织起三姓宗亲,将大家联合起来,互相帮助与扶持。会所先祖在1849年,于美国加州发生淘金潮期间,来到美国谋生。初到异域,人地生疏,言语不通,外受种族歧视与欺凌,内尝侨胞自相鱼肉之苦,生命财产常有朝不保夕之时,为了在异国他乡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沿用侨社的风俗,组织起了宗亲会,以“打虎不如亲兄弟”之意,成为了当时建会之初团结各种力量的动机。当时主要的目标是通过血缘关系,将在异国他乡
3、的华人联系起来。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然后逐年壮大,至德三德分会出现在了美国的每一个州,之后翁、曹宗亲相继加盟,形成今天以吴、周、蔡、翁、曹五姓宗亲组成的全美至德三德总公所。鉴于世界各国华侨出入国门均要经过香港,美国至德三德总公所遂于1959年发起在香港成立世界至德宗亲总会,1974年12月29日总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并同时召开首届世界至德宗亲恳亲大会,决定每两年在各地轮流举行一届恳亲大会。总会所设在香港,首届主席吴多泰。此后至80年代中期,分别在台北、东京、香港、菲律宾和台北举行第2届至第6届恳亲大会。从那时起,逐步加入的分会就有110多个,
4、至今,总会已经开到第18届。成为世界性的庞大宗亲团体,宗族繁衍植根天下,并以历史精神为指南,海外宗亲为基础,携手发展工商经贸业务,进一步创业济世,使“至德”贡献更多更伟大。传承文化,发展至德2010年11月19-220,世界至德总会第18届恳亲大会暨文化经济论坛在湛江召开,会中选举了吴希民博士担任世界至德总会第17届董事局主席。吴希民主席说,“德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德学文化是文化强国的需要,与联合国‘和平发展’的宪章精神一脉相承。必须大力弘扬‘谦让开拓’的至德精神,把至德文化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文化经济发展。”每两年一次的宗亲总会将
5、散播在世界各地的同族兄妹联系在了一起,“大家在宗亲的联谊之下,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相互支持”吴希民深情地说。支撑至德宗亲总会历经130多年而传承至今,离不开祖先的至德精神对宗族成员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有关周太王古公?父长子太伯三让天下,与二弟仲雍出奔江南,使三弟季历(周王季)继承王位而振兴周族、共昌西周的史实,一直被传为佳话。太伯(泰伯>、仲雍后来在蛮荒之地的江南建立了吴国,成为吴氏始袓。2500多年来,孔子曾盛赞吴氏始祖太伯为“至德也已矣!”即是“至高无上之品德也”。从此,吴氏后裔及其分支均称为“至德宗亲”,吴姓的堂号为“至德堂”、“让德堂”
6、等。而如何将老祖宗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年轻的一代更好的传承,怎么样去把宗亲会宗旨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一下,成了吴希民主席眼前最关切的问题。“总会成立之初海外的华侨秉承谦让的精神,大家宗亲联谊在一'起联络感情。年纪大的、资历深的老成员在会议中重温了泰伯公的谦让开拓的精神。年轻的族员则忙于生意、工作,很难有时间领会会议的深层含义,渐渐的参与恳亲的会员越来越少。”这让吴主席很着急,他曾多次提出改革会议,一定要把世界至德宗亲总会赋予新的脉络,将祖先美好的精神传承下去。如何将宗亲总会更长远的发展起来,将至德精神感染更多的人是吴主席一直以来所为之付出的
7、目标。出身于湛江市郊南柳村的吴希民主席,父亲英年早逝,祖母与叔婶将其抚养长大,吴主席心中满是对家乡与亲人的感恩和思念。受早期南柳村村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家园的英雄先辈们的影响,亲乡爱国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中。怀着一颗为公益事业做贡献的热心,吴希民打算创办湛江至德大学。早在2001年12月9日,他在香港“世界至德总会会议”上就提出了创办湛江至德大学。2005年,42位名专家考察团专程从香港到湛江考察至德大学的选址、师资筹划等情况。“总之筹办湛江至德大学是我坚定不移的决心!”吴希民表示。正值年富力强的吴希民,有冲天的干劲,胸襟开阔,为人厚道,从不亏待
8、朋友。从出身到开始创业,均有一颗为公益事业做贡献的雄心,更重要的有吴泰伯精神的感召与鼓舞。至于作为教育家的开拓与实践还要靠各级政府与海内外宗亲友朋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开拓与实践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