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

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

ID:27132951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_第1页
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_第2页
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_第3页
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_第4页
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摘要:以互联互通为技术要核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任关系,对社会信任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一种新型的信任关系结构,即嵌入性信任关系正在网络社会中孕育和发展。网络言论机制、网络志愿参与机制和电子商务信任评级机制是网络社会里嵌入性信任的三种重要的协调机制。嵌入性信任既是现代性的产物,又游离于现代性之外,对社会关系进行了重新构造。嵌入性信任的发展亟须营造有利于社会系统运转的信任文化,搭建具有互惠性的信任网络。中国4/vie  关键词: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信任网络;信任机制;信任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1003-0751(

2、2016)06-0162-06  从宏观而言,信任是一种对社会运行机制状态的整体评价,是构成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维持社会的有效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信任成为了世界最重要的资源”①,它为社会的协调运行提供文化资源和道德资源,是社会资本最为重要的部分,是除市场与国家之外,保障社会有效运行的第三大机制②。中国属于关系社会,对人际关系十分重视,在关系本位基础上形成了“亲而信”③的“差序格局”④,这是依赖亲属、宗族和朋友关系而形成的熟人社会,对家庭――血缘之外的社会组织认同度相对较低。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福山将中国社会看作是低信任度的社会,认为中国社会缺乏广

3、泛的信任感⑤。然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熟人社会逐渐解体,社会信任逐渐弱化,人们普遍感受到了信任危机。在现实社会面临各种信任危机的同时,在网络空间中信任危机同样存在,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快速性等特点也给社会信任关系带来很大隐忧,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网络黑客等现象就是网络社会中信任关系遭受挑战和冲击的重要表现。  在互联网与信任的关系中,互联网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信任模式,瓦解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熟人关系网络,而且网络社会系统内存在着各种威胁信任的因素。但从新媒体演进路径来看,网络社会系统内也存在着对信任危机进行自我纠正的机制,网络空间中一些新的要素在不断重塑信任关系。互联网作为现

4、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之一,在构建网络社会之初,就是建立在制度性约束基础之上,它既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信任基础,又在不断建构这种信任基础。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传播技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使用,互联网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重组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改变着现实社会的信任关系,基于信任关系而发展的网络募捐、网络恋爱、网络寻人、网络运动、电子商务等网络行为就普遍融入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互联互通为技术要核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任关系,对社会信任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一种新型的信任关系结构,即嵌入性信任关系正在网络社会中孕育和发展。  一、构建信任网络:互联网与

5、重建信任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媒介形式,更是一种组织力  量和动力机制。在网络社会,互联网对时空结构、交往范畴、信息分配方式、规则体系、公共领域进行了整合,搭建了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以构建有效的信任网络为目标的动力结构。  第一,在时空结构方面,互联网改变了现实社会的时空结构,为信任的形成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现实社会具有很强的边界性,各种社会组织和地理单位将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限制在不同的被分割的空间之中,而且受到时间的挤压,行为具有不可回溯性。但是互联网作为高维媒介,时间和空间具有高度的一体化特征,在网络空间中不仅可以追溯自己的行为,还可以对行为的时间历史进行回溯,人类的

6、交往实现了无国界、无区隔、多空间并存的可能。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行为具有了很强的自主性,信任可以随人们的行为活动到达不同的空间。  第二,在人际交往范畴方面,互联网将人际信任关系圈进行了整合,构建了庞大的信任网络体系。建立在熟人圈基础上的关系网络具有很强的信任基础,而社交媒体就是依赖个人的关系网络圈子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将不同的信任圈子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异常复杂的信任网络。网络社会中的信任网络具有很强的蔓延性、拓展性,像滚雪球一样,不仅对熟人圈子进行整合,也将更多的陌生人纳入信任网络体系中。网络社会中信任网络的拓展同社会身份和人际交往范畴密切相关。在网络社会中,个体的社会身份呈现高度

7、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分属很多的社会群体、圈子。社会身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群体归属,越熟悉的群体信任度就越高,这是在人际交往作用下情感、认知等要素强化的结果。在网络社会中,人们不仅能够把握自己的多重社会身份,还将这种社会身份不断衍生、融合,从而对更多的社会群体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随着人际交往范畴的扩展,个体与外群体接触的广度和频度都在不断增加,这种交往越频繁,对外在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就会显著降低,从而提升对外群体的信任度。  第三,在信息分配方面,互联网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