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80304
大小:2.54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18-12-01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周期表6.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简史一、古代希腊的原子理论二、道尔顿(J.Dolton)的原子理论---19世纪初三、卢瑟福(E.Rutherford)的行星式原子模型---19世纪末四、近代原子结构理论---氢原子光谱6.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学习线索:氢原子光谱→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薛定谔方程。6.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续)一、氢原子光谱连续光谱(continuousspectrum)线状光谱(原子光谱)(linespectrum)氢原子光谱(原
2、子发射光谱)连续光谱(自然界)连续光谱(实验室)电磁波连续光谱氢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真空管中含少量H2(g),高压放电,发出紫外光和可见光→三棱镜→不连续的线状光谱连续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线状光谱)比较一、氢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续)(一)氢原子光谱特点1.不连续的线状光谱2.谱线频率符合=R(6.1)式中,频率(s-1),Rydberg常数R=3.2891015s-1n1、n2为正整数,且n13、aschen、Bracker、Pfund系)一、氢原子光谱(续)巴尔麦(J.Balmer)经验公式__:波数(波长的倒数=1/,cm-1).n:大于2的正整数.RH:也称Rydberg常数,RH=R/cRH=1.09677576107m-1(二)经典电磁理论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发出连续电磁波→连续光谱,电子能量↓→坠入原子核→原子湮灭事实: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而不是连续光谱);原子没有湮灭。二、玻尔(N.Bohr)原子结构理论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N.Bohr提出.二、玻尔4、(N.Bohr)原子结构理论(续)(一)要点:3个基本假设1.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L)量子化(而不是连续变化):L=nh/2(n=1,2,3,4…)(6.2)Planck常数h=6.62610-34J.s符合这种量子条件的“轨道”(Orbit)称为“稳定轨道”。电子在稳定轨道运动时,既不吸收,也不幅射光子。(一)要点:3个基本假设(续)2.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6.3)(只适用于氢原了或类氢离子:He,Li2+,Be3+…)或:(6.3.1)n=1,2,3,4…;Z—核电荷数(=质子数)5、(一)要点:3个基本假设(续)原子在正常或稳定状态时,电子尽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基态(groundstate)。对于H原了,电子在n=1的轨道上运动时能量最低—基态,其能量为:相应的轨道半径为:r=52.9pm=a0(玻尔半径)*能量坐标:即r↗,E↗;r↘,E↘(负值)(r电子离核距离)Er3.电子在不同轨道之间跃迁(transition)时,会吸收或幅射光子,其能量取决于跃迁前后两轨道的能量差:(一)要点:3个基本假设(续)(6.4)(真空中光速c=2.998108m.s-1)代入(6.3.1)式,且H原子6、Z=1,则光谱频率为:里德堡常数R=3.2891015s-1.与(6.1)式完全一致。这就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什么是不连续的线状光谱。(二)局限性1.只限于解释氢原子或类氢离子(单电子体系)的光谱,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2.人为地允许某些物理量(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和电子能量)“量子化”,以修正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象性——衍射、干涉、偏振…微粒性——光电效应、实物发射或吸收光…(与光和实物互相作用有关)例:能量E光子=h(6.4)动量p=h/(6.5)E光子,p—微粒性,—波动7、性通过h相联系(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续)1924年,年轻的法国物理学家LouisdeBroglie(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他说:“整个世纪以来,在光学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是过分忽略了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我们是不是把粒子图象想得太多,而过分地忽略了波的图象?”他提出: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离子等实物粒子的波长=h/p=h/mv(6.5.1)3年之后,(1927年),C.J.Davisson(戴维逊)和L.S.Germer(革末)的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8、运动的波动性——电子衍射图是电子“波”互相干涉的结果,证实了deBroglie的预言。)1927年W.Heisenberg(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原理—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的不确定量x,与测量该粒子在x方向的动量分量的不确定量px的乘积,不小于一定的数值。即:xpxh/4(6.6)或:p=mv,px=mv,得:显然,
3、aschen、Bracker、Pfund系)一、氢原子光谱(续)巴尔麦(J.Balmer)经验公式__:波数(波长的倒数=1/,cm-1).n:大于2的正整数.RH:也称Rydberg常数,RH=R/cRH=1.09677576107m-1(二)经典电磁理论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发出连续电磁波→连续光谱,电子能量↓→坠入原子核→原子湮灭事实: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而不是连续光谱);原子没有湮灭。二、玻尔(N.Bohr)原子结构理论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N.Bohr提出.二、玻尔
4、(N.Bohr)原子结构理论(续)(一)要点:3个基本假设1.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L)量子化(而不是连续变化):L=nh/2(n=1,2,3,4…)(6.2)Planck常数h=6.62610-34J.s符合这种量子条件的“轨道”(Orbit)称为“稳定轨道”。电子在稳定轨道运动时,既不吸收,也不幅射光子。(一)要点:3个基本假设(续)2.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6.3)(只适用于氢原了或类氢离子:He,Li2+,Be3+…)或:(6.3.1)n=1,2,3,4…;Z—核电荷数(=质子数)
5、(一)要点:3个基本假设(续)原子在正常或稳定状态时,电子尽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基态(groundstate)。对于H原了,电子在n=1的轨道上运动时能量最低—基态,其能量为:相应的轨道半径为:r=52.9pm=a0(玻尔半径)*能量坐标:即r↗,E↗;r↘,E↘(负值)(r电子离核距离)Er3.电子在不同轨道之间跃迁(transition)时,会吸收或幅射光子,其能量取决于跃迁前后两轨道的能量差:(一)要点:3个基本假设(续)(6.4)(真空中光速c=2.998108m.s-1)代入(6.3.1)式,且H原子
6、Z=1,则光谱频率为:里德堡常数R=3.2891015s-1.与(6.1)式完全一致。这就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什么是不连续的线状光谱。(二)局限性1.只限于解释氢原子或类氢离子(单电子体系)的光谱,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2.人为地允许某些物理量(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和电子能量)“量子化”,以修正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象性——衍射、干涉、偏振…微粒性——光电效应、实物发射或吸收光…(与光和实物互相作用有关)例:能量E光子=h(6.4)动量p=h/(6.5)E光子,p—微粒性,—波动
7、性通过h相联系(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续)1924年,年轻的法国物理学家LouisdeBroglie(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他说:“整个世纪以来,在光学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是过分忽略了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我们是不是把粒子图象想得太多,而过分地忽略了波的图象?”他提出: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离子等实物粒子的波长=h/p=h/mv(6.5.1)3年之后,(1927年),C.J.Davisson(戴维逊)和L.S.Germer(革末)的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
8、运动的波动性——电子衍射图是电子“波”互相干涉的结果,证实了deBroglie的预言。)1927年W.Heisenberg(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原理—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的不确定量x,与测量该粒子在x方向的动量分量的不确定量px的乘积,不小于一定的数值。即:xpxh/4(6.6)或:p=mv,px=mv,得:显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