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论文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论文

ID:27072374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论文_第1页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论文_第2页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论文_第3页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论文_第4页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生物学行为以及诊治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SMA、Desmin、NSE、S100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9例胃肠道间质瘤CD117阳性表达26例占89.7%,CD34阳性表达21例,占72.4%。随访18例病人,有8例复发或死亡,其中NSE和(或)S100蛋白阳性表达6例。在潜在恶性和恶性患者CD117、CD34、SMA、NSE、S100等蛋白的表达

2、与良性患者有明显差异.freelin的表达两者没有差异。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D117及CD34是较特异的标记物。NSE、S100蛋白阳性表达者在判定恶性时需高度重视,应行根治性切除。【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种免疫表型上表达CD117(ckit蛋白),遗传学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突变,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且在其生物学行为判断上具有一定难度和预后的不确定性[1]。本研究对GIST的

3、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特征、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等方面作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病例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31~63岁,中位年龄50岁。胃22例,占75.9%;肠道7例,占24.1%。主要症状有腹部疼痛、腹部包块、呕血和(或)黑便,部分病例还有食欲不振、肠梗阻、腹泻和体重下降等症状。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1.2方法标本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17,CD34,SMA、Desmin、NSE、S100蛋白,试剂由

4、福建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常规设置阴性和阳性对照。CD117、S100以细胞质和(或)细胞膜着色为阳性,CD34,SMA、Desmin、NSE以细胞质着色为阳性。1.3生物学行为判断按A阳性13例,占44.8%,Desmin阳性7例,占24.1%;NSE蛋白阳性8例,占27.6%,S100蛋白阳性9例,占31%,至少有其中一种蛋白表达的12例,占41.4%。随访中复发或死亡病例共8例,其中有6例至少表达NSE蛋白、S100蛋白中的一种。见表1。3讨论3.1部位及组织起源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的一组独立

5、的原发性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2.2%,小肠恶性肿瘤的13.9%和结、直肠恶性肿瘤的0.1%[3]。研究证实,以往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和神经鞘瘤多属于GIST[4,5]。GIST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儿童极为罕见。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胃(60%~70%)和肠道(20%~30%)最为常见,亦可发生于腹膜后、盆腔等胃肠道外[6,7]。大多数学者认为GIST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胃肠道起搏细胞,该细胞呈网状结构,分布于胃肠道的肌层之间,是胃肠道中唯一表达CD117、CD34的细胞)。但也有

6、人认为起源于消化道具有多潜能的原始间充质细胞,这种干细胞广泛存在于消化道系统各部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发育成多种中胚叶组织[7,8],这可较好解释发生在肠系膜、网膜及腹膜后的GIST。本组病例全为胃肠道来源。3.2临床病理诊断GIST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肿瘤较小时可无任何临床表现,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腹部疼痛、腹部包块、呕血和(或)黑便,部分病例还有食欲不振、肠梗阻、腹泻和体重下降等症状,腹部疼痛和消化道出血多为中晚期的主要表现,早期临床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导致延误诊断,少数人因体检或其他原因手术中

7、偶然发现。GIST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主要依靠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B超扫描、纤维内窥镜、超声内镜、MRI、CT检查等。胃肠钡餐造影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显示不规则肠腔半壁的消失,但不能显示肿瘤的整体轮廓。CT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肿瘤内部有无出血、坏死、钙化,但不能显示肿瘤侵犯胃肠道黏膜时黏膜的改变情况,通常用来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及转移与否。对于较大的并侵犯黏膜的GIST,经纤维内窥镜多能有效观察肿瘤部位及黏膜是否光滑,有无溃疡及肿瘤压迫胃肠壁等情况并能进行组织活检,但不能正

8、确估计肿瘤的大小和形态,对黏膜下及腔外肿瘤病变的效果不明显。对于黏膜下病变,超声内镜可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范围和囊性变的情况。GIST临床表现各异,没有特异性,术前确诊较为困难,尤其是小肠间质瘤,最后确诊必须依赖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CD117是原癌基因CKIT的蛋白产物,它几乎在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