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ID:27012603

大小:5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30

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_第1页
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_第2页
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_第3页
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_第4页
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在总结2009年以来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云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要求,结合学校建设“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经广泛调研,现就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建设“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为目标,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2、规律,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求,着力推进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构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造就“基础厚、素养高、能力强、潜力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二、基本原则(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继承我校悠久厚重的优良教学传统,继承以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成分,又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改革和创新。(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对全校教学的总体规定,坚

3、持对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又要突出各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倡导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三)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既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切实抓好专业教育,又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培养。(四)基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着力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在高年级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五)四个育人相结合。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凸显专业特色,有序推进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协同育人和文化育人,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三、任务与要求(一)科学定位培养目

4、标和培养要求。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条件与优势,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目标要体现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主要服务面向,培养规格要明确给出对毕业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培养方案既要体现学校的统一要求,又要在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能够实现不同学科对人才培养的基本专业要求,彰显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各专业须根据学科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调整专业定位和设置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基础型专业要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

5、力;应用型专业要加强行业针对性,须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二)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推进学科大类培养。进一步深化按学科大类培养人才的思想,鼓励各学院设置更多共享、开放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共享学科专业资源,拓宽专业口径,持续推进“低年级按学科类培养、高年级开展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改革。(三)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正确处理好本科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整合课程,适量压缩教学总学分总学时,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并有机衔接、融合贯通;更新课程内容,

6、扩大课程涵盖的知识面;精选必修课程,体现基础性,强化对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在“宽、厚、实”上下功夫;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和课程门数,体现学科专业的方向性、前沿性,使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程实现高年级的分流和个性化培养;设置一定数量的研究性课程,增设部分基于网络化的自主学习型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育人。在继续坚持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对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比重采用分类指导;同时,着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进

7、一步落实实验课程、加强实习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加强科研训练,深化科研育人。鼓励各学院在“专业选修”模块设置“创新学分”,把科研规范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以课程形式引入课堂,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等为载体,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同时,各学院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创新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形式和途径,给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科研的机会,强化科研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六)分类指导,促进协同育人。对与国内外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的“菁英班”、“基地班”、“卓越人才”、“高水平运动员”、“人才

8、培养改革示范区”、“联合培养”等特殊人才培养,可以有条件突破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实行单列方案、特殊培养、分类指导。(七)加强通识教育,推进文化育人。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