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01965
大小:2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一个都不能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个都不能少——有效提高“后20%”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策略探究新昌县青年路小学吴涌岚13858592251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班中存在一些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学习成绩差,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大约占班级人数的20%左右,我们称之为“后20%”学生。这批学生往往更容易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作教师的使命是面向全体,希望让学生人人会学数学,即使是后20%学生,我们也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去发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个个在数学上获取成功!而教学的有效性就体现在对后20%学生关注程度和实施策略上。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本单元时,不
2、管是课前、课内、课外我都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并就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作了许多尝试。一、课前把脉选准起点奥苏伯尔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关注后20%的知识储备水平,就能够选准起点,才能因材施教。表内除法中,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基石,而45句乘法口诀更是这基石中的基础。这“基础”实不实,也就决定教学效果的优或劣。经背口诀检测,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按顺序能很快背诵,但是一打乱顺序背就很慢,有的甚至不会了。2.根据得数报出口诀非常不熟。3.有
3、几句口诀背诵错误颇多,如四七二十八、六七四十二、四八三十二、七九六十三等。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后20%学生对于上学期所学的乘法口诀遗忘快,背诵时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我首先将背熟乘法口诀作为起点,如何拉回他们的“心”,心甘情愿熟背口诀,不输在“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起跑线上,我采取了以下策略。策略一:“熟面孔”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同一张脸反复出现,天天认,没过多久,你就熟悉了这张脸,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熟面孔”。我与学生一起把容易搞混的乘法口诀制成小卡片,正面写得数,反面写口诀。让学生放在口袋里,有空随时拿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同时与同
4、伴做游戏,一起看得数报口诀,谁答对了卡片就归谁,最后比一比谁的卡片多,谁就赢,每天给赢的同学一定的奖励。这样游戏式的记口诀方式,受到小朋友极大追捧,效果可想而知。策略二:“一帮一”成立“一帮一,结对子”背口诀小组。一个小组有两个人组成,由一个优等生对一个后20%学生。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中有一条: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作用。让优等生在背诵方法上给予帮助,在背诵习惯上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得到“一箭双雕”效果,既让优等生更进一步熟练了口诀,又让后20%学生背熟了口诀,何乐而不为呢?二、课内关注调动激情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教
5、师进行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后20%学生的学习质量。要让这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关键做好“+”“-”法。(一)“+”1.动手+学具=参与兴趣除法学习需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平均分的含义有深刻的了解,特别是针对那些后20%的学生,能让他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我没有按照教材中安排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12支铅笔的分配方式进行教学。环节一:先抽取4支笔,问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算公平?(叫一位后20%学生上来分
6、4支笔,这个任务绝对能胜任。)从分一分中得出每人分得同样多就是公平,这个道理浅而易见,学生能理解,这时再告诉他们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学生也能接受。环节二:把5支笔分给两个小朋友,能不能平均分?其中一个学生说能,于是叫这位学生分一分,通过动手,他伸伸舌头,不好意思中明白了平均分必须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从而也强调了每份分得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这一点。环节三:把6支笔分给两个小朋友,能不能平均分?如果能,每人分到几支?环节四:把7支8支……12支分别分给两个小朋友,哪些数可以平均分?哪些数不可以平均分?环节五:把12支笔平均分给小朋友,有几种分法?
7、各种分法中每个小朋友各可以分到几支?环节六:12支笔,几支几支地分,可以分成几组?整堂课,我充分利用学具,创设多种层次的分一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实践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并踊跃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2.鼓励+表扬=参与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多数后20%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担心被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或哑口无声,缺乏自信心,很怕在同学面前出丑。久而久之,他们对上课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成为了课堂学习的陪客。我觉得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说是非常重要的,说算理、说思考过程、说解题思路等,要让后2
8、0%学生有进步有收获,就得要鼓励他们敢说、会说和想说。首先是“敢说”,我经常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后20%的学生回答,这样使他们敢说;接着是“会说”,那些比较难的问题,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