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_教案2

训俭示康_教案2

ID:26990294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训俭示康_教案2_第1页
训俭示康_教案2_第2页
训俭示康_教案2_第3页
训俭示康_教案2_第4页
训俭示康_教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俭示康_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训俭示康教案2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2.了解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握作者训诫的重点内容。3.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疏通文意,明确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难点:对本文对比论证、例证的合理运用的分析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本文是自读课文,应让学生提前做好翻译,教师在课上迅速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在树立内容时应和议论文写作相结合,关注例证的角度、作用以及和全文主旨的关联,最后读写结合,诵读积累。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教师导入

2、   一、导语:  学生聆听       温故而知新              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里,家庭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如魏晋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颜子推的《颜氏家训》尤为著名。到了唐太宗时,太宗受魏征直谏而受益获得启发,亲自撰写《帝苑》十二篇,专赐皇太子,实际上成为政治遗嘱,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大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堪称经典的家庭教育文献——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希望从中受益。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家在涑水乡,人称涑水先

3、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赠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典例:司马光一生的确由俭朴美德照亮的。编修《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但从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发现,他所用的稿纸都是用过的废纸,他用淡墨将原字涂掉再用来写书稿,在当时像这样节俭的封建士大夫实属罕见。评价:司马光一生为世人所称著,一在人品,二在著作。他重视个人修养,恭谨谨慎。他的文章一如其人,写得实实在在,光明磊落。为文不仅有宋人“辞达”的特点,又有坦率、恳切的特点。这同他的个性、人品有密切的关系。 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           预习交流                     

4、      积累文学常识     以切合主题的作者事例引入,为“训俭“作铺垫。        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                            (一)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意。教师巡视答疑。自读要求:通读全文,基本上能讲解词句,翻译全文;关注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每段的关键句。(二)聚焦题目,整体把握1.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2.作者想要表明的观点是什么?每一段哪些关键句给了你提示?3.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观点的?明确:奢靡成风。  训“俭”。 引证、例证、对比论证(三)学生深入阅读,试着圈划每一段关键句。(关注有“嘻、嗟乎、呜呼、哉、乎”语

5、气词的议论句)明确:1.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异哉?或“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2.风俗颓靡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3.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可追问“深谋远虑”具体指什么?)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5.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包括最后一句)    自读、圈划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圈划交流                 整体把握,对此文的主题、写作意图、论证方法有一个初步判断。   圈划关键句是迅速把握每一段以及全文大意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训导语气。              

6、 四、解读文本,分析例证或对比论证。               四、解读文本,分析每一段的例证或对比论证。(一)分析第一段:1.本段哪句话能作为本文的观点?2.开头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是哪几件事?和观点有什么关联?3.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1.俭为美德。2.突出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也与当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使论点更加突出。3.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既揭示了作者“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说明“以俭素为美

7、”才是正统的道德观,是传统的美德。(使论证有说服力)(二)分析第二段:问:作者怎样突出“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明确:司马光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并且指出:“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用意是和“近日士大夫家”        分析、圈划、讨论              讨论交流               对第一段的具体分析,是为后几段的学生自己分析做示范。                                             招待客人的情况作对比,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三)分析第三段问:本文的关键句“深谋远虑”指什么?明确:由俭入奢易,由

8、奢入俭难问:本段作者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