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ID:26981449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_第1页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_第2页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_第3页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_第4页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必修一《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编制人:审核: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案:(1)30分钟预习课文。先进行文章阅读,整体感知全文,划出文中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并加以分析;(2)30分钟完成预习学案。2、课堂探究案:5分钟课前检测,7分钟

2、自主学习,8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展示点评,点拨提升。5分钟巩固落实、当堂检测。【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社戏》,2、写作背景课文中写到的“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

3、件。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冯玉祥统帅的倾向革命的国民军,日本海军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舰被迫退往塘沽。大沽口事件发生后,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3月17日,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国务院请愿,执政府卫队竟用刺刀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

4、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都在遇害者之列。  3月18日下午,鲁迅先生正在西三条寓所写《无花的蔷薇之二》,噩耗传来他无比愤怒,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时间,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他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本文最初发表于《语丝》周刊1

5、926年4月12日第?4期,后由作者编人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之中。【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自主学习指导】了解与文章有关的知识,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检验自主学习效果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意义:①长歌当()哭——②桀骜()——③喋()血——④立仆()——⑤惩创()——⑥殒()身不恤⑦菲()薄⑧赁()⑨黯( )然⑩噩()耗无端:广有羽翼:殒身不恤: 2、充分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合作探究】1、思考并分析: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不仅纪念了刘和珍,还写了三类人,其目的是对“三•一八”惨

6、案加以评述,纪念刘和珍则是评述的切入点,思考体会这一切入点的妙处?3、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作者悲愤的感情线索基础上,理清全文的整体思路。(尽量用原文表达作者感情及文章主要内容的语言归纳七节要点)【课文结构】一:写作缘由-----悲哀缘纪念的目的二:写作必要-----唤起民众整理出自我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或自学过程中的心得收获,以备交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理解文章大意,整体把握课文三:交往始末-----暗自诧异刘:微笑和蔼纪念的内容四:遇害事实-----敌:卑劣凶残五:遇害经过------从容辗转六;经验教训-----选择战法纪念的意义七:死难意义--

7、---奋然前行 【我的疑问或我的自学收获】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七课《纪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导学案自我梳理总结提升编制人:审核人: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主学习】1、积极引导学生细致反复地精读课文,疏通文字上的障碍,并且把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画出来。2、抓住作

8、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思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认识。3、找出本文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