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

ID:26981051

大小:6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30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_第1页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_第2页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_第3页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_第4页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内容提要】《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显示出马克思的思想达到的新高度,这是他多年思考、探索的结果,也是一个艰难的剥离与建构过程的完成。本文以文献材料为依据,对这一著作撰写之前马克思思想的演变给予了新的梳理。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两个转变”的诠解框架与批判模式提出质疑,然后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近十年复杂的思想纠葛、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从深受影响到发生歧见一直到最后决裂的关键环节,特别是以马克思十部文本的写作勾勒出他的思想达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水准、走上独

2、立化发展道路之前所经历的艰辛过程。研究这一思想进程对于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马克思哲学复杂的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传承/决裂/重构【正文】《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标志着马克思①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他多年思考、探索的结果。这本书的要旨在于清算他自己的新的哲学见解与当时德国流行的哲学学说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剥离和建构的过程。而在几年之前,马克思的思想与后者还属于同一阵营,如再往前追溯,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内②,黑格尔哲学及作为其后继者之一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一直是

3、他观照、把握和理解世界的背景与参照。从深受其影响到最后与之决裂,马克思的思想最终走上了独立化发展的道路。研究这一思想进程对于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马克思哲学复杂的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对一种流行的解释思路的质疑以前,苏联和中国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论著,大都按照统一的思路和线索来解释《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之前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即经历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这显然是哲学的党性原则和日丹诺夫式的哲学史解读模式的一种贯彻及体现。我们知道,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仅是在马克思主义发

4、展史的研究中,几乎所有的哲学史、思想史论著都充斥着这一观点,它把不同时代、不同著述中极为丰富、复杂的哲学思想统统抽象、归结为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或辩证法,认为漫长的哲学史、思想史演绎着的就是这些派别之间此长彼消、交错斑驳的思想斗争史。现在看得很清楚了,这对于哲学史、思想史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误读和曲解!可以说,是简单化的极致。近二十多年来,在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中,这种不深入思想内部认真分析、动辄简单划线和定性的诠解框架与批判模式已经被解构,呈现出多元化的解释思路;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领域中,这一问题却未见有认真的反思和

5、省察。是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只能有这样一种解释?或者说,这种解读模式是否是唯一适合于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解释?事实告诉我们,随着对马克思原始思想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一大批早期文稿及其相关文献的发现和出版,使得其思想发展的曲折过程和理论的复杂内涵更加凸现出来。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即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而言,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至多只能说它是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一种解释,而非唯一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决不是它最后的避难所。这一思路所存在的解释困难体现在:其一,它断言马克思早期政治立场上实现了由革命民主

6、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而且很多论著指称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实现这种转变的,因为这份导言“力求指出人类从各种形式的压迫下获得彻底解放的途径并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指明“无产阶级是能实现这种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中文第2版《说明》)。姑且不论把这一旨在从哲学层面上更加深入地探究“国家、法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获得对“社会之谜”及“历史之谜”深刻理解的文献做了如上浅层次的思想梳理和政治策略抽象是否合适,就是对“共产主义”本身的解释、描绘和论证,马克思的思想

7、在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时仍是不明确的。在以后的思想发展历程中,他的认识又几经修正、补充和变化,特别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述中,对“共产主义”的理解较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都有很大的差别。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不同的著述中,“共产主义”是在多重意义上被使用的,诸如对“异化”世界的颠倒和扬弃、理想的社会状态的向往与描摹、具体制度模式的设计与构建、革命理论的表述和实际社会运动的推进等等,都有它不同的所指,再加上它与“社会主义”概念之间复杂的关系嬗变,

8、我们很难抽象地断定《〈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所完成的转变是在哪一个层次或意义上进行的,这难道能说是整体思想的转型吗?其二,我们已深切感受过把一种非常丰富的思想用极为简单化的哲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