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

ID:26942734

大小:7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摘要】目的:剖析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用中药药浴的价值。方法:随机分组4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各2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丙药治疗,试验组同时加用中药药浴疗法。观察两组的退热效果,比较解热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只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解热时间为(36.17±1.15)h,对照组为(49.52±1.56)ho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

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用中药药浴疗法,能缩短退热时间,增强疗效。【关键字】小儿外感发热;中药药浴;退热疗效;风热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4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40例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7例;年龄为0.5〜4岁,平均(1.65±1.04)岁;病程为3〜32h,平均(13.4±6.8)h;体温为38.0〜39.9°C,平均(38.74&plu

3、smn;0.49)°C。对照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6例;年龄为0.7〜4岁,平均(1.69±1.01)岁;病程为5~36h,平均(13.8±6.9)h;体温为37.9〜39.8°C,平均(38.72±0.51)°C。两组体温、病程与名族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1)咽部充血且扁桃体肿大。(2)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异常。(3)临床表现为:鼻塞;咳嗽;发热;流鼻涕。1.3方法两组患儿都接受常规丙药治疗,详细如下:静注炎琥宁,5

4、mg/kg,1次/日。针对体温超过38.5°C的患儿,肌注泰诺林,O.lml/kg。连续用药3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浴疗法[2],详细如下:(1)中药方剂:薄荷,30g;青蒿,20g;甘草,5g;连翘,30g;川芎,10g;柴胡,20g;炒牛蒡子,10g:荆芥,20g。(2)用药方式:加适量清水煎煮约5min,静置、过滤,留取清液。将清液浓缩至生药量,规格:2g/100ml。药浴吋,维持药液温度为38〜40°C。20min/次,1次/日。维持治疗3日。1.4临床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记录解热吋

5、间。1.5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3]本研究疗效等级分为3级,分别是:治愈;有效;无效。各等级判定标准详细如下:(1)治愈,用药3日内,外感发热症状彻底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且无冋升趋势。(2)有效,用药3日内,外感发热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且未冋升。(3)无效,体温无变化,亦或者是病情恶化。总有效率计算法:治愈率+有效率。1.6统计学分析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奋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分析两组的解热时间实

6、验组的解热吋间为(36.17±1.15)h,对照组为(49.52±1.56)h。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22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治愈15例,冇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100.0%VS.8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详见表1。3讨论综上所述,小儿外感发热为儿科常见病,发病机制为病毒亦或者是细菌感染,可经常规西药治疗控制

7、病情。但因西药疗法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的机体组织造成损伤,所以临床医师在采取该疗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还应结合其病情状况明确西药的使用量以及使用吋间。研究发现,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不明显,II不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对此,我们还需为该疾病患儿另选取一种更具退热疗效的治疗方法。实践表明[4】,中药毒副作用轻,可经不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用药,再加之中药还具备用药灵活这一特点,故我们可考虑采取中药疗法对外感发热患儿进行治疗,比如:中药药浴疗法,该法可借助浴水温热之效,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并由此达到如下几方面

8、的0的,即:调和气血;疏通腠理;温经散寒;发热退汗;祛风除湿[5]。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解热吋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36.17±1.15)hvs.(49.52±1.56)h。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