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二》教学设计_朝阳区小学科学_张海龙

《太阳系二》教学设计_朝阳区小学科学_张海龙

ID:26900954

大小:12.4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9

《太阳系二》教学设计_朝阳区小学科学_张海龙_第1页
《太阳系二》教学设计_朝阳区小学科学_张海龙_第2页
《太阳系二》教学设计_朝阳区小学科学_张海龙_第3页
《太阳系二》教学设计_朝阳区小学科学_张海龙_第4页
《太阳系二》教学设计_朝阳区小学科学_张海龙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阳系二》教学设计_朝阳区小学科学_张海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太阳系》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科学学段:高年级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地球与宇宙——天空中的星球——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教材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科学》第五册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日期:2010年6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张海龙朝阳实验小学13522351043实施者张海龙朝阳实验小学13522351043指导者王素英朝阳区教研中心13671021887课件制作者张海龙朝阳实验小学13522351043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

2、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模型方法是在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所有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常常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替代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本节课为太阳系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利用天象厅认识了恒星、行星、卫星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本课教学。本节课的主旨在于学生利用行星的资料,解决制作模型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更新对八大行星个体特征的

3、认识,更新对八大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建立起一个由八大行星和太阳组成的简易太阳系模型。为第三课时,进一步认识八大行星轨道半径的特征;利用模型模拟太阳系的运动打基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太阳系》一课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位置及要求本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下的“天空中的星球”中“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是针对太阳系及八大行星的具体研究。能够根据太阳系的示意图,用各色大小不一的橡皮泥排出行星的位置。2.《太阳系》一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及要求“太阳系”是首师大版《科学》第五册教学内容,属于“星球探索”单元。在此之前

4、学习了《月球》、《太阳》、《月食和日食》,认识了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关系后,引导学生将视野扩展到更宏伟的太阳系,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等。3.对内容的整体设计与对后继课程的说明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天象厅看星星初认太阳系;第二课时:教室里动手做再认太阳系;第三课时:操场上建模型感受太阳系的运动。对后继课程的说明:学生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形成一个太阳系的简易模型后,教师指导学生集中收集“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的信息,学生阅读并整理这些信息,逐一的将这些信息加入到

5、自己制作的模型当中去,最终能够形成一个较全面的太阳系模型。学生们利用卷尺扮演太阳系中的各个成员,模拟成员的运动。通过观看模型模拟的运动,想象太阳系的运动。(二)学生情况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在知识上,学生通过多途径了解了地球与宇宙领域的不少知识(当然,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是参差不齐的,但整体而言兴趣是浓厚的),并在科学课中学习了地球、月球、太阳等天体,这是本课建立太阳系模型的基础。在能力上,学生通过科学课学习,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及记录与表达能力;同时,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动手、动脑等系列活动深化

6、对太阳系的认知。三、教学方式与手段改善以平面星体图片为主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和模型制作,是促进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动手、动脑等系列活动深化对太阳系的认知的有效手段。本课的教学方式是紧密结合我校数字星球系统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搜集信息,通过教师准备的资料,描述各行星表面特征,加深认识太阳系的组成;指导学生制作模型,通过对一系列指向行星直径、距离的活动,指引学生从资料中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太阳系的初步模型,深化对太阳系的感知。四、技术准备1.学生分组材料八大行星个体模型直径不同直径相同八大行星资料卡八大行星轨道模

7、拟网2.球面显示器优势:球面显示器与一台专用电脑连接,利用数字星球的专用网站可以随时切换八颗行星中任意一颗行星的动态图像。表面特征形象生动。以下是八颗行星的图像。球面显示器不足:球面显示器的直径是固定的,显示的行星大小是相同的。这与实际不符合。所以,首先教师要及时、恰当的作出解释;其次,相关数字信息的处理和建模非常重要。3.自制分组实验材料弥补不足八颗大小不同与大小相同的纸球(利用废纸攒成纸球,表面裹上纸粘土。)代表八颗不同行星弥补球面显示器的不足。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观察,认识八大行星的外貌(颜色、大小等)特征;认识八大行星与太阳的

8、位置关系。2.收集资料并按需求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太阳系的简易模型,初步建立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的概念。3.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太阳系的信息;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