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痰热瘀阻证临床研究

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痰热瘀阻证临床研究

ID:26894877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痰热瘀阻证临床研究_第1页
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痰热瘀阻证临床研究_第2页
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痰热瘀阻证临床研究_第3页
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痰热瘀阻证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痰热瘀阻证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痰热瘀阻证临床研究文艳敏李红星(济宁市中丙医结合医院272100)【摘要】目的:观察中风病患者服用“三味黄连胶囊”临床疗效。方法:106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基础治疗+三味黄连胶囊)和对照组(基础治疗4•脑复康),同时治疗一月后,分别观察治疗前后:①意识;②水平凝视功能;③面瘫;④言语;⑤上肢肌力;⑥手肌力;⑦下肢肌力;⑧步行能力,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祌经功能缺损评分、言语、意识、肌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痰热瘀阻证具有良好疗效,为增加中风病痰热瘀阻证分型提供了依据。【关键词】三味黄连胶囊中风病痰热瘀阻证【中

2、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264-02应用自制三味黄连胶囊治疗中风病患者属痰热瘀阻证106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共106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济宁市中两医结合医院中风病门诊,中医诊断为“中风病”属“痰热瘀阻”者。丙医符合“脑出血”、“脑梗死”、“脑供血不足”诊断且只有痰热瘀阻证表现者。1.1病例纳入标准1.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中医病症部分》(2008年)以及《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第七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中风病疾病诊断标准:①主症:偏

3、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祌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査结果亦可确诊。痰热瘀阻证候诊断标准:半身不遂,U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B眩,咯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1.1.2西医诊断为脑梗死、脑出血、脑供血不足,具有上述表现,且符合中医痰热瘀阻症候诊断者,纳入研宄范围。1.2病例排除标准:①不符合

4、上述疾病诊断标准或症候诊断标准者;②不符合其他纳入标准者;③合并有苏他急、慢性疾病者;④己知对本制剂原料过敏者。⑤严重的颅(脑)外伤;⑥肿瘤;⑦代谢障碍或体液与电解质紊乱所致的&迷;⑧颅神经炎,如面神经炎的周围性面瘫等;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研究方法2.1病例分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48例。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2.2治疗方法:试验组(治疗组):服用三味黄连胶囊(汤剂:黄连10g,三七10g,炒白芥子10g,水煎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同吋给予基础治疗:控制血压、抗凝等。对照

5、组:服用脑复康,每次0.4g,每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同吋给予基础治疗:控制血压、抗凝等。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观察项0或指标:两组病例均观察服药前后:①意识;②水平凝视功能;③面瘫;④言语;⑤上肢肌力;⑥手肌力;⑦下肢肌力;⑧步行能力。2.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制定疗效评估标准: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小于3分,生活指数90以上。显效:偏瘫情况肌力改善2级以上。有效:神经功能缺损有所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或恶化、死亡。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6、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3研究结果根据疗效评分,试验组(治疗组)58例患者,治愈4例,占6.9%;显效33例,占56.9%;有效20例,占34.5%;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98.3%。对照组48例患者,治愈1例,占2.1%;显效20例,占41.7%;有效25例,占52.1%;无效2例,占4.2%,总冇效率95.8%。统计结果显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7、lt;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o言语治疗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冇显著性差异(P<0.05)o意识治疗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o肌力(上下肢+手)治疗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冇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o4讨论传统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