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ID:26886080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_第1页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_第2页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_第3页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_第4页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关键词】脾胃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中医,从这一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由肝、心、脾、肺、肾五脏,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六腑,筋、脉、肉、皮、骨五体,以及眼、舌、口、鼻、耳、前阴和肛门等诸窍共同组成。其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器官。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在患病时,体内的各个部分亦相互影响。同时,中医认为

2、人和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内经》对脾胃学说就开始重视。《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肺。”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是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津液敷布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生命安合。《内经》把脾胃等脏器看成生理活动的同一系统,具有升清降浊的作用。脾主升,是为了胃降;胃之降,是为了脾之升。升降协调,是有机结合的。1清浊升降的含义清阳上升,浊阴下降,阴阳交泰,化生

3、万物,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概括。古代医家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观察到人体亦有清浊升降的运动规律:清阳发腠理、实四肢、出上窍;浊阴走五脏、归六腑、出下窍。  到后世,升清降浊理论主要用以指脾胃功能。倡言“内因以脾胃为主论”的李东垣特别重视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升降失常,是伴随着疾病过程中的病理现象。机体因寒温不适,内因劳倦过度、饮食失节及七情所伤,导致脏腑不和,脾胃损伤、均可引起清浊升降紊乱。其证候表现为:清阳下陷为头晕、胸闷、少气、肢倦;浊热上攻为面肿、牙痛;浊气上逆为呕、为呃、为嗳;痰饮、阴霾、湿浊乘

4、胸为胸痞;痰瘀交阻搏结于胃口,阻塞清阳浊阴升降之路为噎膈;中焦痞塞、升降失司,则生“五疸水气、妇人血臌”;浊气在上则生真胀;清浊相混,乱于胃肠为痛、吐、泻交作;中气不足,脾土卑监,则溲、便为之变;清阳不升,湿浊下流为带、为浊、为小便不利;清气在下,脾阳不升,大小肠传导泌别失职为泄,等等。这些病证都是升清降浊法的运用范围。2脾胃升降之用药异同  根据脾胃病理特点,提出辛甘入脾,辛苦入胃;治脾当用温升,治胃宜用苦降的用药规律。同时强调升脾兼顾降胃,降胃佐以升脾。脾胃同治,当温升与苦降并用而有主次之分。2.1补脾养

5、胃,甘味为主甘味属土,为脾胃所主,甘味药既能入脾亦可入胃,是脾胃用药的相同之处。甘味药有甘温(热)、甘寒(凉)与甘淡之分。甘温热者,补气助阳,脾胃气虚宜之;甘寒凉者,养阴清热,脾胃阴虚宜之;甘淡者,补脾渗湿,脾虚湿困宜之。脾为湿土喜燥而恶湿,其气主升,脾病多湿而其气易陷,治脾当宜甘温热、甘淡之品,补脾益气以助其升,温燥渗湿以助其运。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其气主降,胃病多燥而其气易逆,治胃当以甘寒凉之品,清燥润通以助其降。2.2辛甘入脾,辛苦入胃辛甘入脾,辛苦入胃用药理论,是针对脾胃不同病理特点而提出的。辛与甘相

6、合,主升主散故入脾。辛与苦相得,主降主通故入胃。  脾为阴土体阴而用阳。病则水湿壅盛而阳气易亏,阳气亏虚则其气不升甚则下陷。辛甘之药性多温燥,有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故主入于脾。  胃气主降,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病则气失通降。辛苦之品,具通降胃气之功效,故入胃为主。辛苦之药有性温性寒之不同,性寒者又分辛寒和苦寒两类。针对胃为燥土,病多燥热亢盛之特点,辛苦性寒之要为必用之品,如石膏、大黄、黄连、枳实等。因其气味略异,功用也不尽相同。2.3治脾当升,治胃宜降治脾当用温升,但亦需佐以降胃。从病机而论,脾虚运化无

7、力,易积湿生浊,脾湿郁滞常影响到胃而致胃气不降受纳失常。降胃常选辛苦通降之品,虽与甘温升脾之药性味相反,但同奏祛湿化浊、恢复脾运之功,有异曲同工之效。具体应用可在益气升脾方药中,少佐顺降开泄之半夏、陈皮、枳实之类,疏通湿浊之壅塞,迅利脾气之运行。  治胃当用通降,是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针对胃病燥热邪实和气机不降之病理特点而设。但降胃亦需佐以升脾。胃失通降,常与脾不运化、积湿生浊有关。如枳实导滞丸,在消导通降方药中加一味白术,一方面可助脾之运化,促使积滞排出;另一方面可防止消导通降太过而损伤脾气,有预防

8、矫枉过正之弊。而单纯降胃之剂,多因病情需要,非急速下达不能解病人之危,但中病则止,不可过剂,过则易致脾气不升而泄泻。如大、小承气汤,急下以存阴,服用时就必须“得下,余勿服”。3病案举例3.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29岁,2005年9月12日诊。患者自觉胸部烧灼样疼痛明显,时有泛酸,咽喉不适,常有突然性的咳嗽,痰少,舌淡苔燥,脉细缓。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曾服用达喜咀嚼片,效果不明显。遂来就诊,希望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