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黑龙江省集贤县中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9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木院120例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研究,观察组予以中医升降并施方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丙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52例(86.7%),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40例(66.7%),总有效率81.7%,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
2、0.05)o结论:中医升降理论应用于脾胃病临床治疗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脾胃病;中医;升降理论;运用【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032-02中医升降理论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在汉代诸多中医中药学者如张仲景等将升降理论运用于疾病辨证和诊断、病理变化、治疗原则、治疗用药等[1]。及至后来的金、元、明、清,升降理论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木研究旨在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木院120例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68例,女52例,年
3、龄16-68岁,平均(42.5±9.3)岁,病程8个月〜11年,平均(5.2±2.6)年,其中厌盘9例,肠易激纟宗合征10例,胃溃荡27例,胃炎39例,结肠炎22,十二指肠溃疡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基木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o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1.2.2观察组予以升降并施方法治疗,本研究把观察组患者分为气虚下陷型、胃气上逆型、虚实兼具型。气虚下陷型:①患者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临床症状:腹痛、乏力、食后痛、食少、便溏、脱肛、消瘦、齿痕重、脉细而弱,对于该类患者采用升法,方用黄芪30g,桂枝15g,饴糖10g
4、,生姜5g,芍药12g,甘草10g,大枣5颗。1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②患者患有慢性结肠炎伴腹痛,泻后疼痛缓解,脾胃气虚、腹部隐痛、久泻、便血、腹胀、舌质淡、脉细。该类患者采用升法,方用党参15g、黄芪15g、炒扁豆15g、葛根15g、炒白术15g,广木香10g、桔梗IOg,莲子10g、炒薏苡仁30g,大枣6颗,生姜5g,甘草5g、砂仁5g。一日1齐U,水煎分3次服。胃气上逆型:患者呃逆、呕吐、泛酸、反胃、上腹胀痛、厌食、舌质红苔黄腻,该类患者采用降法,方可用半夏厚朴汤、四七汤、苏子降气汤、大承气汤等,例如使用四七汤:苏叶12g,厚朴15g,半夏10g,生姜5片,茯苓15g,大枣3颗。1
5、日1剂水煎分2次服。虚实兼具型:升降并用,方可用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廿姜泻心汤等。附子泻心汤:大黄20g,黄连3g,附片15g,僵蚕10g,桔梗10g,银花10g,黄芩5g,生姜3片。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溃疡患者检查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厌食者饮食恢复正常。②改善:临床症状好转,胃溃疡检査胃黏膜明显改善,厌食患者饮食改善。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胃溃疡患者胃镜检查无明显好转或改善,厌食者饮食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进行检验用n%表
6、示,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愈52例(86.7%),好转6例(10.0%),无效3例(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40例(66.7%),好转9例(15.0%),无效11例(18.3%),总有效率81.7%,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奋统计学意义(PC0.05)。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半年内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产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1.7%。对照组患者产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1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奋统计学意义(P<0.05)。1.讨论本研究显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采用升降理论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升
7、降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在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症候特点,发挥辨证论治的特点,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病程长、气虚、阳虚、阴虚患者,应予以升阳、健脾、补气等升法进行治疗[2]。方用黄芪、饴糖补气,桂枝温中散寒,甘草味甘补中益气,芍药味苦养血滋阴,生姜和大枣调和气血,合用治虚劳之证。对于胃气上逆患者采用四七汤治疗,可有和胃降逆之功效,可冇效改善呕吐、泛酸、上腹胀痛、嗳气、舌质红等中医症候。对于虚实兼具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