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24987
大小:685.5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10-06
《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应用进展ppt滕州市中医医院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进展王洪京滕州市中医医院2013.5前言气机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气机的升降为人体气机升降的关键。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下面将从中医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脾胃病的治疗。内容简介一、气机升降理论概述二、脾升胃降对人体气机的生理调节功能三、气机升降失常对脾胃的影响四、调理气机升降失常对脾胃病的重要性五、临床常用调理脾胃升降失常治法六、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辨证施治一、气机升降理论概述气机升降理论是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源于《黄帝内经》我
2、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早已认识到了世界物质的运动性,如天地的运转,日月的升起与降落等,并总结出升降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升降理论源于《内经》:“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明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经脉别论》),由此可见,脏腑、经络、器官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场所,正是由于脏腑不断地升清降浊、吐故纳新,机体才能正常进行新陈代谢,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
3、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这些精辟理论借用升降失常解释机体病理变化,同时也为后世医家根据升降失常治疗疾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升降理论还是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高者抑之,低者举之”、“郁者达之”、“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这些理论即是针对升降失常所致病证而制定的治疗法则。(二)后世的发展仲景继承《内经》的基本理论,虽未明言升降,但在《伤寒杂病论》中论及升降失常所致的病证颇多,首先将升降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胸中有寒
4、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此即“其高者,因而越之”之理。金元时期,名医辈出,对升降理论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充实了升降理论的内容,尤其是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注重脾升胃降的论述,认为脾居中央,禀气于胃灌溉四旁,为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生理活动的中心。二、脾升胃降对人体气机的生理调节功能脾与胃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脏腑的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气的输布。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降糟粕得以下行,脾升精气才能上输,胃为阳腑,喜润恶燥,脾为阴脏,喜燥恶湿,脾胃脏腑阴阳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
5、济,才能维持人体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说,气机升降出入虽是机体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但脾胃之气的升降对整个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因为脾胃居于中焦,通连上下,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的升降功能正常,出入有序,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一作用从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中不难看出。总之,脾胃是机体升降之枢纽,五脏本身及五脏之间的升降,皆以脾升胃降的正常为前提,而脾胃又具有“冲和”之德,因此脾胃升降之枢,又具有调节、平衡作用,以维持各脏本身及脏之间升降运动的相对平衡,防止其脏气的过
6、与不及,以达到“气归于权衡”、“以平为期”的生理要求,这就是脾胃为枢的调整作用,是维持机体相对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三、气机升降失常对脾胃的影响----气机升降失调是脾胃病发生发展关键当前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卫生情况明显改善,但是脾胃病的发病率并不见减。现代人患脾胃病主要病因有三:一是饮食不节,喜食夜宵,生活无规律,饥饱失常,时寒凉时大热,恣食辛辣油腻,或嗜酒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常:二是忧思恼怒七情郁结,大喜大悲,喜怒无常,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名利观念重,思虑忧虑则伤脾,久怒或气郁则伤肝,气机不畅,最终影响脾胃运化;三是劳倦过度,失于
7、调养,或疾病治疗、调补不当损伤脾胃。以上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肝脾受伤,气机郁滞,所以气机升降失调是脾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气机升降失常对人体功能活动影响较大,尤其对脾胃的影响更为突出,而且病理表现较为复杂。同时,可波及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如脾气不升而下陷,出现头目眩晕,久泄脱肛或内脏下垂;脾失健运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倦怠消瘦;运化无权水湿潴留,凝聚而为痰饮,甚或成癥瘕痞块,或溢于肌肤而为水肿;脾阳虚衰,统摄无能,出现吐、衄、便血、崩漏等出血证。肝脾疏泄运化失职,湿阻中焦、酿湿生热的肝脾不和、肝胆湿热以及脾气不升;胃失和降
8、的呃逆呕恶等症,大凡临证中见有泄泻,黄疸,胃脘痛,呕吐,呃逆,水肿,鼓胀,痰饮,吐血,便血诸证都应考虑到与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