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

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

ID:26864206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_第1页
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_第2页
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_第3页
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_第4页
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 摘要:本文主要就古代文学中意与境的三种交融方式:情随境生,移情入境,意境混一,做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古代文学;意境;境界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相结合的的艺术境界,具有极为广泛的范畴。文学作品中,不能缺少意,缺少意,就会出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空洞。意境的统一和结合,交融和创造出的浑然一体的境界,则形成了呈现于世人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中意与境,主要有三种交融方式:情随境生,移情入境,意境混一。  一、情随境生  文人自己本身,并没有自觉的某些情感,只是在生活之中,遇到了某些事物或者某些环境,忽然之间有所感悟,于是将自

2、己的心境,借着事物或者环境表现出来。  最明显的情随境生的例子,就是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妇原本并没有惆怅的心情,只是高兴地打扮好,登上翠楼,去观望外面的春景,可是,突然看到春日杨柳冒出的新绿,使得自己想起夫婿已离别多日。这样的感情,少妇原本并没有自己觉察到,却在看到陌头杨柳,突然被激发了出来。随之,意与境想融合。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

3、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秋江雨景,以关河、夕阳、残照展现骤雨后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由此,作者想到了自身的羁旅在外,相思难耐。也是由境,入情。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当时滞留在密州,当中秋之时,当空望月,由此景,产生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感叹。月,是圆满的代表,是团圆的代表,而中秋,也恰恰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4、,然而苏轼此时,却与胞弟相隔千里,不能相见。这样的月色,此情此景,勾起了深藏于苏轼内心原本深藏的情感。  二、移情入境  这是文人自身,原本就有极强的某种情感,他们带着这种情感去看待周围的环境和物体,则万物皆有我之的色彩。作者将感情融入借着周围的物抒发出来,形成一篇文章。  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将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离开的故人的情感,融入到萧萧的班马(离群的马)的嘶鸣中,借此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红楼梦》中,有: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球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读者很容易就能体会到作者

5、内心的凄凉感受,其秋花的惨淡,秋天草的枯萎,甚至秋夜的漫长,甚至风雨,都是凄凉的化身。然而,秋季并非是凄凉的景象,只是作者有此心境,进而视周围的物体皆有此情感。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文,如果不看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我们也仍然觉得,这些景物,给予我们一种羁旅漂泊人的流浪和寂寥。  同样是写枯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却借用枯木前头的万木争春,来鼓励友人振奋精神,表现出自己乐观豁达的心态。  郑燮的七言绝句《竹石》,也是移情入境的体现。全文没有描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篇在写竹石

6、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明上,这是一首咏物诗,竹石扎根结实,历经磨难仍然坚韧挺拔的作风,是一种良好的美德。而实际上,却是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三、意境混一  意境混一,是指作者认为,物体本身就有情感,作者长期与某物或者某种环境接触,体验到物的感情。其实,这也与作者本身的感情有关,但是,又不完全相关,所以,本文将此种方法单独写出。而意境混一,还包括一种情况,就是作者将某物赋予其特殊的灵魂,从中寻找到人生的某一哲理。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

7、堂前的燕子,本没有情感,可是,其生长的地位的与众不同,作者给予了其独特的意,随后引出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这其中,作者本身并没有特殊的感情,只是在生活中,领悟到某些思想,而恰好这种思想与王谢堂前的燕子相应,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体验。  欧阳修的《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