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ID:26815444

大小:57.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_第1页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_第2页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_第3页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4*《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

2、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评价。3、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

3、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⑴ 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⑵ 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⑶ 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四、体会升华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

4、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五、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板书:14*《鹿和狼的故事》鹿猎人狼(道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预习: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初读课文,标出段序,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解决。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试着解决课后思考题。4、探究课文的写法。《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阅读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按

5、我校打造高效课堂“三学三探”的教学模式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2、注重阅读感

6、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结合单元的训练要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7、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