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87887
大小:5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9
《当代中国科学观重建的着力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科学观重建的着力点当代中国科学观重建的着力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L.科普队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的任务涉及的内容很多,但不论内容有多少,提高科普队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科学观,始终是一项中心任务。因为不论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想,还是科学知识、科学素质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科学观息息相关,抑或说,科学素质的本质和核心即是一个科学观的问题。因此,对于全体科普工作者尤其是科普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永不停顿地反思科学观的时代本质及其变革问题,不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践上说都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2、自从明末清初接触实验科学以后,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即科学观先是经历了一个由格致到科学的转变,即经历了一个由儒学主导到近代观念主导的立场转变、由视科学为技到视科学为道的价值观转变、由内省和直觉到实验和逻辑的研究方法转变,以及由伦常关系到外部世界的研究对象转变等。此后,随着中国科学体制化的实现和科学进一步发展,认识逐渐扩展。1949年以来,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观主要表现为科学是生产力的观点。其中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直接联系论;二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三是
3、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在第一、第二两个阶段之间,还穿插了一段文化大革命中左的势力宣扬的科学技术是上层建筑论[1]。 较之过去,目前中国主流科学观应该说是有了巨大进步。不过,缺陷也还是明显存在的。目前中国主流科学观主要有以下缺陷: (1)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强调科学知识的实用性,相对忽视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和系统性。在中国,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的思想由来已久。著名美籍华人学者余英时曾说:中国五四以来所向往的西方科学,如果细加分析即可见其中科学的成分少而科技的成分多,一直到今
4、天仍然如此,甚至变本加厉。[2]他说:科技这个含混名词,在我的了解中不是指科学和技术,而是指科学性的技术。[2]事实正是这样,目前,特别是在社会基层或一些领导干部那里,一谈到科学技术,首先想到的是技术,或者心目中根本就只有技术。不少人对科学在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它对生产力发展的先导性和引领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 (2)对科学活动的社会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不少人看来,科学活动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是少数穿白大褂的科学家们的事,因此公众对科学的关心、理解不够,至于公众对于科学的参与就更欠缺了。 (3)
5、关于科学自主性的意识淡薄。在中国,科学的自主性具有先天性不足。古代,科学主要依附于儒学;近代,科学主要依附于政治,所谓救亡压倒启蒙,其中就包括压倒赛先生;1949年以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科学主要依附于经济生产。或许正是由于科学自主性的这种先天性不足的现实,导致了中国公众关于科学自主性意识的淡薄。 (4)夸大科学的可计划性。科学具有一定的可计划性,尤其在大科学时代,基于国家目标的迫切需要,不论社会制度如何,各国普遍加大了计划科学的成分。但是,作为一种探索未知的、具有一定社会性的创造性认识活动,科学的可计划性
6、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需要正确认识科学可计划性的限度,不能任意夸大。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多年实行计划经济,直至目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仍有待健全,致使在科学领域,计划科学的成分仍然十分浓重。 (5)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欠缺。就科学而言,方法是核心。首先,科学发生的关键在方法。近代科学革命之所以发生,除了其他因素外,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由经验的和思辨的方法转变为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是关键;其次,科学突破的关键在方法。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方法的突破是关键性的突破。任何一次科学革命,都必定伴随着一场科学方法的
7、革命;第三,科学发生效用的关键在方法。知识的效力有限,而方法的威力无穷。科学精神是科学方法的进一步提升,它是科学的灵魂和精髓。它既决定着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也决定着科学之所以进步。然而,尽管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如此重要,但许多人对科学的认识仅只到达科学知识或科学活动的层面,而对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背后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则视而不见。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乃至科学家,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或专业领域之外,也往往不懂得自觉运用科学方法或不能真正掌握科学精神的精髓。这一点已经成为制约公众科学素质的瓶颈,也成为制约中国科技界
8、帅才缺乏的重要因素。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技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从知识的角度说,科学技术不断突破人类知识的极限,发展速度空前加快,而且,科学转化为技术以及技术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了。尤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研究迅速转化为对于社会具有全局意义的高新技术开始大面积出现,令人鼓舞;从社会活动的角度说,大科学时代来临,科学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了。这不仅是指科技队伍的扩大、科研仪器和设备的复杂,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