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76746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9
《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好的“四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好的“四关”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兴趣问题,要想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让他们活泼愉快地学习新知,老师就要不断地探索点燃“爆竹”的技巧,使语文课“活”起来。那么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题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新鲜感,好奇心上语文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应把好以下“四关”。 一、精心设计开场,创设最佳氛围。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开场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试想每堂课之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于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兴
2、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以下三种: 1、欲擒故纵。教师在讲授裸文前,巧设玄机,欲擒故纵,一上来就“错误”百出,等学生纷纷给予指正后,方显出明知故错或明知故问本色。不过这时,课堂氛围已经活跃起来了,老师就可以趁机引导,调控,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荔枝蜜》,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吃过荔枝蜜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蜜的说明文。”学生马上就站起来反驳:“不是说明文,不是介绍荔枝蜜的!”老师可以趁机接问道:“那它是什么体裁?又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看课文。”这样,学生势必急切地打开书,寻找要回答的内容,从而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o
3、2、质疑激趣。面对一篇新课,会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思想内容等许多疑问。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增添他们的兴趣。 如《纪念白求恩》一课的导入:“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个人物图像,这个外国人是谁?他的肖像怎么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他为何来到中国?他牺牲了,毛泽东主席为何亲自写文章纪念他?他具有什么精神?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这样,连环设疑,学生的兴趣会如久壅顿开的泉水,汩汩不绝。 3、激情导入。我们的课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但心智不太成熟,阅历颇为单纯的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就有所领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呢?不妨设计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如《论语》可这样导入:“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时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立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采撷几朵他思想的火花。” 二、巧选切入点,出奇制胜。一堂课就是一幕剧,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和艺术创造,所以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巧妙地选择切入点,力争出奇制胜,是上好一节课的又一关键环节。恰当的切入点像投石激浪,能够启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炬,激发他们的求知动机,从而带动全篇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选好切入点呢?我认为一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抓关键句
5、做为切入点,以一句带全篇。许多课文都有主旨句和中心句,全文的深刻思想通过此“一斑”而可窥见“全豹”。这时,老师就不妨以此作为切入点,以一句带全篇,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如:《看戏》,可抓住也是全文的主旨句,“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者是如何赞扬“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的。学生很快能体会出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设几个与“海”相关的比喻,来渲染观众看戏时的热情场面;对热情的艺术家,主要是通过对其婉转的唱腔,圆润的歌喉的精彩描绘来表现的。这样,教师在抓住时机,稍加疏导,整篇课文的教学就在教师轻松,学生活泼的情境中瓜熟蒂落了。又
6、如教鲁迅的《社戏》,即可抓住文末“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句,带动全篇的讲读。“文中哪些文字写看戏?戏到底好看不好看?”“既然戏并不好看,那结尾为什么还发出上述感概?”课堂顿时楔入到具樟情节的揣摩体味上来。 2、抓关键词作为切入点,以一词带全篇。戏有戏眼,文有文眼。这个作为切入点的词语,往往就是文章的“文眼”。以“文眼”切入,尤如下棋,动一子而统关全局。如《曹判论战》一文,主要在于表现曹刿的“远谋”,那么“远谋”二字即为文章的“文眼”。授课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两个字作为切入点,巧钞设疑。如:文章是如何表现曹刿的“远谋”的呢?或者,曹刿的“
7、远谋”是通过那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进入情节,并分析出曹刿通过论述战前的政治准备,有利的反攻时机和有利的追击之时,表现了其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雄才大略。从而,不难看出,文章就是围绕“远谋”二字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又如《陋室铭》中,“德馨”二字是“文眼”。“陋室”是作者所托之物,“德馨”才是作者所言之志,写陋室是为颂德馨。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紧紧抓住“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