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59961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临床救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临床救治论文张剑宁,章翔,李兵,郭衍,曹卫东,屈延,甄海宁,高大宽【关键词】,颅脑损伤(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freelm,伴或不伴有颅内其他病变;B型(19例):局灶性积血或(和)蛛网膜下腔积血超过1mm,伴或不伴有颅内其他病变.1.2方法48例中22例于入院后当日行开颅探查减压或(和)脑内血肿清除术,余患者行保守治疗.随机将A、B两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200gL-1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2~4次d-1,持续7~10d,常规给予止血药物、腰穿置换脑脊液及对
2、症支持治疗,部分脑室积血及脑积水患者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平均置管时间为7d(置管期间不行腰椎穿刺).治疗组于入院当日或(和)术后当日给予尼莫通50mL(10mg)0.1mgh-1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1次d-1,共10~14d.对照组给予50gL-1葡萄糖注射液50mL25mgh-1,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6和8d进行腰椎穿刺或经脑室引流管测颅内压及脑脊液检查、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CT扫描观测再出血率以及观察两组患者病死率,出院后6mo行GOS(Glasgos-1;④头颅CT提示脑
3、梗死.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统计软件行t检验及χ2检验.2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分布,GCS评分,tSAH严重程度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①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的变化(表1)入院后4d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入院后8d治疗组患者颅内压基本降至正常范围(0.77~1.967)kPa,而对照组仍高于正常范围(P0.05).②两组患者病死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8d)及GOS评分(6mo)治疗组患者病死率和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spasm,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
4、组(P0.05),随访6mo治疗组患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的变化(略)表2两组患者病死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及GOS评分(略)3讨论头部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合并症,据报道头部外伤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12%~53%.本组48例占同期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9.8%,略低于文献报道.颅脑损伤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脑损伤造成蛛网膜破裂,脑表面血管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出血多集聚于脑池内
5、,有时可弥漫全脑,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部位多为侧裂池、鞍上池、脚间池及四叠体池等.许多研究结果提示蛛网膜下腔积血是造成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因素之一[1],而脑血管痉挛常使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患者残死率.因此早期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尼莫通注射液具有较好的脂溶性,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因动脉瘤破裂而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2,3].但在头部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疗效国内外报道不一[4,5].本研究结果
6、表明,尼莫通治疗组患者颅内压于治疗后8d左右降至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患者颅内压此时仍高于正常范围;尼莫通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二者则无明显差异;出院后6mo尼莫通治疗组患者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尼莫通具有减轻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脑损伤的急性期应于尼莫通并不增加再出血的危险.因此我们认为,对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早期使用尼莫通治疗,在使用过程中须同时使用脱水药物控制颅内压,注意检测患者血压以减少其并发症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