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59475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9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及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及要求.L.编辑。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独立的课程,就必须有专职教师和与之相配的教师职称系列和评价方法。那么,专职教师该做些什么?怎么做?以下结合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的探索,论述作为专职教师应有的作为。 一、理念的传播者 由于课时量大、课题开放等原因,仅凭少数专职教师难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依靠众多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它的推广有赖正确的理念支持,否则既便开展此类课,也会貌合神离,而理念传播的使命自然就落在专职教师的肩上。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
2、“惯性”会对理念的贯彻产生“抗力”。理念的接受是一个“洗脑”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凭一两次讲座难以奏效。而理念不清所产生的问题,将会在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暴露出来,这就给专职教师纠正认识偏差留下了后续工作空间。理念的理解和实践是否到位,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认识态度相关。而后者又与领导的重视与否、学校的教研风气、评价制度等相关,其中领导重视最重要。笔者在霞浦六中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宣传和课程实施研究中能取得一定成效,二十几位教师承担案例编写和试验课任务、出版校本教材,就是基于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笔者是霞浦县综合实践活动学科
3、带人,在该学科的全县性教师培训中,仅有8人参加。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在霞浦仅有霞浦六中“一支独放”。这一对比说明:赢得领导重视将对理念的贯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引领者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上什么?怎么上?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须有效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和地方资源,地方资源又包括物质、文化、人力、机构等方面。专职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领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收集、论证、甄选和利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特色的课程资源,以笔者所在的霞浦县为例,就有“空海人唐处”、“松山妈祖庙”、“盆景园”、“杨家溪
4、风景区”、“闽东第一古刹”等特色资源,据此可以设计一系列课题的活动案例。 其实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可以挖掘。以上街购物为例,看到招牌上的错别字一联想设计<错别字现象及其纠错策略》案例;看到商品商标与外包装一联想设计《商标中的学问》、《商品包装探究》案例;购物付款一联想设计《人民币及其辨伪的探究》案例;商品装袋一联想设计《塑料袋及其替代用品的探究》案例。可见教师对课题意识和课程资源利用的敏感性至关重要,这也是专职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具体体现在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上,专职教师应利用自己
5、的“专业知识”指导兼职教师完成案例编写。如果说案例是资源利用的“个案”,那么校本教材则是资源利用的宏观结果,它包含计划性、适应性、科学性、完整性等要素。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教材,可以让初上该课的教师有“杖”可依,利于该课的推广普及。笔者主编的《霞浦六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研习材料》及配套教师用书,就已起到了这种作用。 三、课程设置的设计者 专职教师应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设计者。课程设置既要符合理念,还要以当地的课程资源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例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内容本应是整合的,其中的“信息技术”对于农村学生而言,
6、应先作为一个“学习内容”,单独排课(每周一节为宜),因为农村电脑不普及,小学未上电脑课。而城市初中生一般已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则“信息技术”主要是一种课题研究的手段,应与其它内容整合。 课程设置的首要问题是课程的组织形式,它牵涉课时、场地、师资、课题等诸多因素,需要专职教师作一番研究,制定一个符合本校的宏观方案。以下几种活动组织形式是笔者经过试验摸索,结合外校经验总结出来的,可供参考。 1、按“本”活动式(我校初一年段采取的 按校本教材(或总课题组或各地编写的案例)中设计的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各班统一活动课题和进度。其优点
7、是可以集中一两个较“专业”的教师辅导,保证活动课质量,排课容易。缺点是教师不可能对各专业性知识都熟悉,有些课题无法辅导,且无法同时照顾所有学生的兴趣。 2、班级主题式(我校上学年高二年段试用模式) 每班一主题,并将主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全班分成相应的若干子课题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这种模式适用于主题探究式活动课,优点是适度照顾各学生的兴趣,缺点是各小组同时活动,教师无法兼顾。 3、跨班级式(我校下学年高一、高二计划采取的模式) 同年段学生按不同的课题重新编班(组),统一活动时间。优点是顾及学生的兴趣,排
8、课容易。但因场地所限,班(组)数不可能太多,这样课题较少,仍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且一个课题上了一学期显得太长。较好的办法是采取每学期二至三轮课题,每个课题活动时间5至8周,这就要求各班(组)同一轮课题活动结束时间必须相同,以便后一轮重新按课题编班(组),且需要较多教师参与辅导。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