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ID:26670592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8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_第1页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_第2页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_第3页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_第4页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摘要】方证规范化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优势的需要,是中医学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途径。中医学可以借鉴现代医学以“疾病”为单位的诊疗体系,建立以“方证”为单位的中医诊疗体系。提出可从临床出发,以病人为对象,从《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开始,采用流行病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进行方证规范化的研究。【关键词】方证;规范化;循证医学循证医学为当今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在临床诊疗中,循证医学注重证据,这种思想与中医学已在临床运用数千年的方证辨证理论不谋而合。方证规范化的研究可成为中医

2、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契合点。而方证作为方证辨证的核心,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以下笔者试对方证研究的重要性及其规范化研究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方证研究的重要性11目前中医“证”研究的困境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核心,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证”一直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关键问题。由于传统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中医对证的认识,绝大部分都是主观和直观的。中医要走向世界,就必须首先对中医的证进行规范化、客观化的研究。由于证候自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的不恰当,建国50多年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虽然在中医证客观化的研

3、究中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至今尚未取得重要的突破。因此,亟需寻找新的突破口和新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证候客观化的研究。目前我们所研究的“证”,主要是指理证〔1〕,如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等,皆为根据中医脏腑、八纲等理论命名的证。应当说,理证对于阐明中医理论的实质,促进中医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理证存在着一证多义、一证多方、一证多药的不确定性,与临床实际用药缺乏严格的对应性,这对证的深入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中医界有识之士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重视。实际上,在中医学中,一直存

4、在着另一种辨证模式,称为方证辨证,而方证则可能会成为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突破口。12方证的概念方证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并有“桂枝证”、“柴胡证”等提法,如“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如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等。后世医家如孙思邈、朱肱、柯韵伯、徐灵胎等对方证均有精辟的论述。日本汉方医家更是把方证辨证发展到了极致,方证辨证至今仍是日本汉方医学的主流。方证即是方剂的临床应用指征,它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的客观的、相对固定的结论。中医理论认识

5、疾病在于识“证”,治疗疾病在于用“方”,方证辨证是将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两个手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辨证模式,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单位和原则性的体现。沈自尹〔2〕认为:“从广义上说,以汤方辨证亦属辨证范围,故称之为方剂辨证……,以药物的系统——方,来调节病理的系统——证,寻找方剂效应值的一体化,就是方剂辨证的涵义所在。现行中医的各种辨证立法,侧重于从疾病的病因、病理、病位、病性、病状表现、病势阶段、分型等方面辨识疾病过程,旨在探求病体的症结所在。而方剂辨证所探求者,除此而外,还在于探求方药的效能所主及方证的契合关系等……,一定意义上说,它

6、可概括整个辨证施治的内容。”13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素问·五运行大论》有言:“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阴阳五行学说是整个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所以“不以数推以象”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六经、脏腑、八纲、气血津液、三焦等理论无不如此。如果部分脱离甚或完全脱离了中医学理论具体的“象”来研究中医证候,这是不可行的。比如中医学的“脏腑”更大意义上是“象”层次的(功能性)脏腑,而现代医学的“脏腑”只是“数”水平的(形质的)脏腑。如果把中医学的“脏腑”概念与现代医学的“脏腑”等同起来进行研究,则显然与中医学的基本思想背道而驰。这也是

7、目前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理证的现代化研究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任何的理证都有中医学理论的“象”在其中,对理证进行现代化研究则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抽象,但抽象恰恰是中医学研究最大的敌人。方证的研究却没有或很少涉及中医学“象”的内容。无论是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最后都要落实到方药上去。只有通过方药疗效的反证,方能验证其辨证的正确与否。离开了具体的方药,辨证则变得空泛而笼统。所以,日本现代著名汉方医家矢数道明说:“证候学也罢,方证相对学也罢,归根结底还是落实在处方学”。如果总结和整理方证的识别经验,寻找证

8、与方对应的关系,并实现方证的规范化,则可为中医诊断客观化的第一步。以此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就一定能够找到证的量化指标,使方证识别更为准确和客观。这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对中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