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ID:26662085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_第1页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_第2页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_第3页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_第4页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刘渡舟教授指出“水气的概念,应是既有水饮,又有寒气”,“因水与寒,水与饮往往协同发病。水指其形,寒指其气,饮则指其邪。二者相因,故不能加以分割”[1]。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论及水气所致病证及其治疗的内容散见于各章节之中。如虽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列了《水气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了水气所致的以水肿为主的病变,但水气病变不应局限于形于外之水肿。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所论述的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饮也是水气所致的病变。而且在《伤寒论》原文的第40、41条所说的“心下有水气”,第157条所说的“胁下有水

2、气”,以及第316条所说的“此为有水气”皆是指水气隐于内为饮而言。因此,水气病变的范畴包括形于外和隐于内两个方面[2],二者不可截然分开,但其治疗原则却各有侧重。1水气之形于外而为肿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说:“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此为仲景治疗水气之形于外而为肿之病证的基本治疗原则。“腰以上肿者,当发汗乃愈”,是腰以上浮肿为主症之水气病的治疗原则。腰以上肿,多因外邪袭表,或伤及卫气,致使卫气失司,肺失宣发肃降而津液凝结为水气,说明病位在上在表,故发汗能使滞留在上部的水气从汗就近宣泄。“风水”是邪气

3、在表而致浮肿的典型证型,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说:“寸口脉浮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主要表现为面目浮肿,肢体肿胀沉重。风水又分表虚与表实,表虚者由卫气不能固表而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治以防己黄芪汤益卫散邪以固表;若为表实者,则因卫气郁闭不通,以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而)渴”,治以越婢汤散邪气以开闭。若病情严重者可以发汗之重剂大青龙汤发之。“腰以下肿者,当利小便”,是腰以下浮肿为主症之水气病的治疗原则。腰以下肿,其病位在下在里,利小便能使潴留在下在里的水湿从小便就近排出。五苓散是仲景通过利小便而治疗水气病

4、的主要方剂之一,《伤寒论》第71条所论“若脉浮,小便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时,编码抗病毒蛋白的基因活化,继而合成抗病毒蛋白,使细胞处于抗病毒状态。但人工合成的干扰素价格昂贵,数量又少,很难广泛应用,所以调动机体自身细胞产生干扰素,作用于细胞的抗病毒蛋白,使静止的抗病毒蛋白的基因活化,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据现代研究发现,许多中草药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作用,在对中药有效成份进行有关干扰素促诱生效应的研究中[2],认为中药多糖促诱生干扰素能力最好[3]。本方组成药物黄芪、刺五加含有大量的多糖,实验结果也显示了本方有很好的促诱生干扰素效应。为了

5、进一步研究“芪香”气雾剂的抗病毒作用,本课题组将在本实验的基础上观察“芪香”气雾剂对流感病毒株的影响,并观察“芪香”气雾剂的体内抗病毒作用,以便为其临床用药提供较为充分的实验室依据。2水气之隐于内而为饮的治疗原则《金匮》之“痰饮”重在饮病,总因阳气衰微、水饮停聚体内局部脏腑经络而致病。正如徐忠可在其《金匮要略论注》中所说的“饮非痰,实乃有形之水也”[3]。饮为水津所聚,其性属阴,易伤阳气,遇寒则凝,得温则行。《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仲景治疗水气隐于内而为饮的各种病变的基本原则。温药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条水

6、道之功。水气在内所致各种病变应其所在脏腑及部位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因此在治疗此类水气病变时应具体分析运用。水气在胃,仲景称其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水气停于胃,使胃气失和,上逆致恶心呕吐,治以小半夏汤蠲饮降逆。另外《伤寒论》第356条因水停胃中,阻遏气机,阳不外达而出现“厥而心下悸”,表现为手足逆冷、心下悸,治以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利水。水气在脾,是指脾失健运,水饮停留,而致水气内生。《金匮要略·痰饮病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饮邪弥漫于胁肋,故胸胁支满;饮阻中焦而致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治以苓桂术甘汤温阳蠲饮,健脾利水。水气在心

7、,主要是指心阳不足,致使寒水邪气上逆乘犯阳位,临床上称其为“水气凌心”,在治疗上关键在于温振心阳。《伤寒论》第65条“其人心下悸者,欲作奔豚”,是因水停下焦,有上逆之势,故脐下有跳动感,犹如奔豚之将作,治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其意在于温煦心阳而使水气不复上逆于心。水气在肝,是由肝郁气机受阻,饮气相搏,牵引胁下,而致胁下疼痛。《金匮要略》中之悬饮即为水气在于肝,主症为咳嗽多唾引痛,脉沉而弦。《金匮要略·痰饮病篇》“饮后水留在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的临床特点,十枣汤是治疗悬饮的主方,方中甘遂、大戟、芫花三味峻攻水饮,恐伤正气,故佐大枣十枚,

8、调和安中,亦有补土制水之意。水气在肺,主要是指水饮邪气阻肺而致咳嗽、气喘等临床表现,仲景谓之“咳逆喘息,短气不得卧”,小青龙汤是治疗水气在肺的主要方剂。无论是《金匮要略·痰饮篇》中的“支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