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ID:16734887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4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_第1页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_第2页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_第3页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_第4页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郑 波,安 鹏,肖 洋,陈学彬(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摘 要:探讨了张仲景论水气所致病证,将其分为形于外为肿和隐于内为饮两大类,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治疗。形于外为肿应治以发汗、利小便;隐于内为饮应治以温化痰饮。关键词:水气;痰饮;张仲景中图分类号:R2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07)02-0019-02  刘渡舟教授指出“水气的概念,应是既有水饮,又有寒气”,“因水与寒,水与饮往往协同发病。水指其形,寒指其气,饮则指其邪。二者相因,故不能加以分割”[1]。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论及水气所致病证及其治

2、疗的内容散见于各章节之中。如虽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列了《水气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了水气所致的以水肿为主的病变,但水气病变不应局限于形于外之水肿。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所论述的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饮也是水气所致的病变。而且在《伤寒论》原文的第40、41条所说的“心下有水气”,第157条所说的“胁下有水气”,以及第316条所说的“此为有水气”皆是指水气隐于内为饮而言。因此,水气病变的范畴包括形于外和隐于内两个方面[2],二者不可截然分开,但其治疗原则却各有侧重。1 水气之形于外而为肿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说:“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

3、愈。”此为仲景治疗水气之形于外而为肿之病证的基本治疗原则。“腰以上肿者,当发汗乃愈”,是腰以上浮肿为主症之水气病的治疗原则。腰以上肿,多因外邪袭表,或伤及卫气,致使卫气失司,肺失宣发肃降而津液凝结为水气,说明病位在上在表,故发汗能使滞留在上部的水气从汗就近宣泄。“风水”是邪气在表而致浮肿的典型证型,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说:“寸口脉浮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主要表现为面目浮肿,肢体肿胀沉重。风水又分表虚与表实,表虚者由卫气不能固表而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治以防己黄芪汤益卫散邪以固表;若为表实者,则因卫气郁闭不通,以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而)渴”

4、,治以越婢汤散邪气以开闭。若病情严重者可以发汗之重剂大青龙汤发之。“腰以下肿者,当利小便”,是腰以下浮肿为主症之水气病的治疗原则。腰以下肿,其病位在下在里,利小便能使潴留在下在里的水湿从小便就近排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

5、tcame出。五苓散是仲景通过利小便而治疗水气病的主要方剂之一,《伤寒论》第71条所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治以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脾虚阳郁,水气不行而致的皮水证,治以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分消水湿,使水气从小便而去。又如《伤寒论》第395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可见膝胫足趾皆肿,或腹满,或小便不利,当用牡蛎泽泻散利水清热。但因本方利水之力峻猛,恐伤正气,故应中病即止。发汗、利小便是治疗水气之形于外而为肿的主要法则,此法源自《素问·汤液醪醴论》中的“开鬼门,洁净府”之论。临床上治疗水肿,经常可见到发汗与利小便同时并用、上下分消的治法。而

6、且当水气特别严重时,邪实壅盛,痼结不去,严重影响脏腑气机,此非峻猛不足以开结,可运用攻下之法以逐水气。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曰:“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其方可据证选用十枣汤、己椒苈黄丸、甘遂半夏汤等以攻逐其水,开破利导。2 水气之隐于内而为饮的治疗原则《金匮》之“痰饮”重在饮病,总因阳气衰微、水饮停聚体内局部脏腑经络而致病。正如徐忠可在其《金匮要略论注》中所说的“饮非痰,实乃有形之水也”[3]。饮为水津所聚,其性属阴,易伤阳气,遇寒则凝,得温则行。《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仲景治疗水气隐于内而为饮的各种病变的基本原则。温药有

7、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条水道之功。水气在内所致各种病变应其所在脏腑及部位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因此在治疗此类水气病变时应具体分析运用。水气在胃,仲景称其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水气停于胃,使胃气失和,上逆致恶心呕吐,治以小半夏汤蠲饮降逆。另外《伤寒论》第356条因水停胃中,阻遏气机,阳不外达而出现“厥而心下悸”,表现为手足逆冷、心下悸,治以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利水。水气在脾,是指脾失健运,水饮停留,而致水气内生。《金匮要略·痰饮病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饮邪弥漫于胁肋,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