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环境下传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网络传播环境下传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ID:26650949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网络传播环境下传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_第1页
网络传播环境下传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_第2页
网络传播环境下传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_第3页
网络传播环境下传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_第4页
网络传播环境下传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传播环境下传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传播环境下传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编者按: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的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新媒体在对传统的传播格局重构的过程中,也对传媒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时代,传播主体多元化、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网络监管滞后等因素,导致网络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传媒教育更应重视媒介素养的培育及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坚持思想伦理教育与业务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在传媒教育领域硕果累累。本刊栏目组有幸采访到南京大学新闻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堂发教授。陈教授从事

2、教学育人工作二十余载,在媒介伦理、政治传播领域建树颇丰。在移动互联网发达的大数据时代,开展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对规范媒介传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期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优秀教育者的前沿理论和先进经验。中国7/vie  陈堂发,男,法学(政治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大众传播法、媒介伦理、政治传播。近十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2015-2020)

3、并担任该项目首席专家,同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传播中的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2012-201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问题研究”(2006-2010),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参与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项目及教育部、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十多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4部,分别为《新闻媒体与微观政治》《授权与限权:新闻事业与法治》《论当代中国媒介权限》《批评性报道法律问题研究》,合著《媒介话语权解析》《执政党与大众传媒》《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等6部。多部学术著作先

4、后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第二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二等奖。论文《新媒体涉私内容传播与隐私权理念审视》入选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组织评选的“第三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近二十年来,先后在新闻传播学类及综合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一半以上为CSSCI来源期刊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5、新闻与传播》及其他学术文摘类刊物全文转载或摘录近30篇。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陈教授,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近年来,传媒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发展很快,随着多网融合、多屏融合理念的提出,融媒时代对高等教育也提出更高要求,您认为高校的传媒教育应如何应对当前传媒业这个大环境呢?  陈堂发:您好,很高兴接受贵刊的采访。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本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运用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传媒院系教育所面临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中观、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知识体系所型塑的以诸多共享价值为目标内容

6、的核心专业理念仍然是适应的,不会有多少变迁。而在中观、微观层面的专业知识传授与运用上确实呈现如何调适的强烈危机感。由于绝大多数新闻院系的学科专业设置仍然没有脱离媒介物质形态的传统划分,但已经占主导地位的新媒介运用使得媒介物质形态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高度数字化的不同媒介之间在传播特质上已经没有本质区别,中观、微观层面知识的条块分割、划地为牢显然难以适应实际运用的需要。这不仅是单纯技术的培训,更涉及如何适应技术的内容呈现的思维活动的跳转能力。  �b于此,专业设置应代之以内容生产的流程环节与协作环节的设置,特别注重新的专业方

7、向培育,如数据素养与数据新闻、版权素养与新闻聚合、作品形态转换技术能力与协调、项目推广等。为增强知识传授的针对性,业务实践应先于部分专业知识的传授。此外,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政策本身限制因素如采访权门槛,也应该有所调整。  记者:新闻学是一个非常讲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而我国当前的高校传媒教育还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及实践性不足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贵院是如何改进和创新的?  陈堂发:近年来,由于部校共建学院的推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这方面工作有一些改观,如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实务型人才的师资引进方面,学校提供“绿色通

8、道”,并提供专项资金解决人才待遇。引进的业务型师资所开出的课程与当前的新业态无缝衔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脱节的问题。利用共建平台,中央和省级媒体的业务骨干高频次走进本科生课堂,作专题讲座。此外,由于共建所提供的优势媒体资源,部分年轻教师到新闻单位业务部门挂职轮训。这些举措相对拉近了理论和实践脱节或缓和了实践性不足的问题。  在学生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