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

《聊斋志异》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

ID:26637232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聊斋志异》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_第1页
《聊斋志异》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_第2页
《聊斋志异》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_第3页
《聊斋志异》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_第4页
《聊斋志异》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聊斋志异》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内容提要】本文以现代叙事学的视角解读《聊斋志异》,从叙事话语的选择、“异史氏曰”对“太史公曰”的刻意模仿、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空间和叙事的寓意四个方面,探讨其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希图搜罗散落在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世界里的生命痕迹,借以窥见蒲松龄悲愤感概、聊以托寄的内心世界。并探讨了“聊斋”的隐微含义。【关键词】聊斋志异;以文入史;虚构叙事;历史叙事;叙事策略  “聊斋”的隐微含义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据路大荒编《柳泉先生年谱(1957年重订)》载,因为他居住的满井庄“庄东有井,水常满,溢为溪;大柳树百章,

2、环合笼盖,随溪逶迤,即柳泉也。”[1](P1755)他的书斋自题名“聊斋”,见蒲松龄孙蒲立德跋:“聊斋,其斋名也”[2](P32);其一生的呕心沥血之作亦题为《聊斋志异》,故人又称他为聊斋先生。那么,蒲松龄为什么要自题“聊斋”?“聊斋”背后又有怎样的隐微含义呢?  《古汉语常用字典》释“聊”字:  ①依赖,依靠。《战国策·秦策一》“上下相愁,民无所聊。”[聊赖]凭借,寄托。蔡琰《悲愤诗》:“虽生何聊赖。”②姑且,暂且。屈原《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聊以卒岁。”[3](P157)  揣度先生心思,思忖先生的用

3、意,以上两个形式。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聊斋志异》归之为“清之拟晋唐小说”之列。[9](P178)宋元时期,白话小说逐渐兴起,到明清时期,白话小说作为新兴市民阶层的文学样式,在作家人数和创作规模上都已经能和文言小说媲美。而《聊斋志异》的出现,把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了最高峰,其后大量出现的模仿之作即为证明。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在白话小说风起云涌的时候,先生独独倾心于文言拟古小说?这种叙事话语的选择究竟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而为的?抑或在自己的时代气氛中这作为一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在《聊斋文集·自序》里,他说:“余少失严训,辄喜东涂西抹,每于无人处时,私

4、以古文自效。”[1](P2)另见《聊斋志异·小传》:“以文章风节著一时,弱冠应童子试,受知于施愚山先生,文名藉甚。乃决然舍去,一肆力于古文,悲愤感慨,自成一家言。”[2](P4)看得出先生长于古文是自幼努力习得的,其古文的功底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选择用自己拿手的古文进行耗其一生的写作,应该是一件自然的事,更何况其中的寄托近于孤愤。  2、“异史氏曰”对“太史公曰”的刻意模仿  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共收篇目四百九十一篇,其中有一百九十多篇后均有“异史氏曰”。这些“异史氏曰”的内容多是从正文事件引发而来,或正面点题,或借题发挥,或补充

5、议论,或劝喻讽颂。如《画皮》结尾“异史氏曰”:  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2](P123-124)  借故事劝诫世人,讽刺执迷不悟的愚人。又如《丁前溪》篇末“异史氏曰”:  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2](P175-176)  则直接褒扬故事人物的贫而好客和知恩图报。《阎罗》中“异史氏曰:”  阿瞒一案,想更数十阎罗矣。畜道、剑山,种种具在,宜得何罪,不劳挹取;乃数千年

6、不决,何也?岂以临刑之囚,快于速割,故使之求死不得也?异已![2](P329)  从生人为阎罗判官的异闻引发对曹操历史身份的评价。总之,这些“异史氏曰”实际上是叙事者的声音,或正面直接或曲折隐晦地表达了的立场和观点。  赵金维在《论〈聊斋志异〉的史学色彩》一文中,从“形式上有意仿史”和“内容中亦不乏史笔”两方面阐述《聊斋》在体例和叙事内容方面深受史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史学色彩,“直可作史传读之”。他认为“异史氏曰”与“太史公曰”如出一炉,是《聊斋》直仿《史记》的结果。“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史家身份就所记史实发表的议论。这些议论多置于篇末,间或置

7、于篇首或篇中;其内容则是对篇中人物、事件的评论,或说明写作目的、材料等。由此形成史书的一种体例。此种体例滥觞于《左传》的“君子曰”,司马迁继之,发扬光大,而臻至成熟。[10]  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自谓先生知音,盛赞《聊斋》,并有“读法四则”专事《聊斋》:一曰,是书当以读左传之法读之,左传阔大,聊斋工细;二曰,是书当以读庄子之法读之,庄子惝恍,聊斋绵密;三曰,是书当以读史记之法读之,史记气盛,聊斋气幽;四曰,是书当以读程、朱语录之法读之,语录理精,聊斋情当。[2](P9-18)  又见赵起杲《青本刻聊斋志异例言》:“先生是书,盖仿干宝搜神、任昉述异之例

8、而作。其事则鬼狐仙怪,其文则庄、列、马、班,而其义则窃取春秋微显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