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药汤剂灌肠加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汤剂灌肠加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尚未明了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和结肠黏膜,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加口服治疗50例UC,并与单纯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的4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①具有UC的一般表现特征;②纤维结肠镜检查属UC特征;③有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且排
2、除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病、结肠癌。 2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UC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6~60岁,平均35.2岁;其中初发型9例,慢性复发型20例,慢性持续型21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5年,平均8年6个月;病情轻度28例,中度22例;病变在直肠6例,乙状结肠34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5例,全结肠2例。对照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14~59岁,平均33.4岁;其中初发型7例,慢性复发型19例,慢性持
3、续型22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2年,平均6年8个月;病情轻度25例,中度23例;病变在直肠5例,乙状结肠32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7例,全结肠2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治疗方法 中药灌肠汤剂药物组成:诃子10g,青黛10g,黄柏10g,马齿苋15g,贯众15g,白芷10g,白及10g,三七10g。水煎2次,浓缩至100~150mL左右,待药液温度降至38~40℃时,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灌肠汤剂的液量需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而定,一般用量为50~
4、100mL;如部位高,范围大者可增至150mL。 内服中药汤剂药物组成:白头翁30g,黄柏10g,黄芪20g,炒白术12g,白芍10g,党参12g,木香6g,三七5g,白及10g,干姜10g,肉豆蔻10g,石榴皮10g,补骨脂10g,甘草6g。1剂/d,水煎2次,分早晚服。 治疗组予中药汤剂灌肠加内服,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灌肠汤剂保留灌肠,用量、用法均同治疗组。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均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4疗效标准 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近期疗效,1年后随访时评定远期疗效
5、。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镜检查病变程度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结肠镜检查未见好转。 5结果 (见表1、表2)表1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例(略)]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表22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6讨论 UC属中医学中“肠癖”、“痢疾”、“泄泻”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与感受寒、湿、热之邪及饮食不节、情志郁结、禀赋不足等有关。病
6、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初与慢性发作期多实,病久缓解期多虚;本虚责之于脾、肾气虚或阳虚,标实责之于湿热壅滞、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因此,治疗上应标本同治。 中药灌肠汤剂中青黛、贯众、马齿苋、黄柏清热解毒;白芷消肿排脓;三七化瘀止血定痛;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诃子涩肠止泻。诸药合用,共达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之功。用其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从而使药物的吸收量大大增加,以便充分发挥药效,促使溃疡愈合、糜烂红肿消退。中药内服汤剂中的白头翁、黄柏清热解毒、燥湿凉血;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木香
7、理气醒脾;干姜温中祛寒;白芍调和气血、缓急止痛;三七活血化瘀止血;石榴皮涩肠止泻;补骨脂、肉豆蔻温补脾肾;黄芪、党参、炒白术补气健脾,黄芪还可生肌敛疮。药理研究提示,黄芪、党参有增强免疫功能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2];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药物寒热并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燥湿解毒法能改善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性增生和糜烂;温补脾肾固涩法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活血化瘀生肌法能抑制异常的体液免疫和过敏[3]。 本观察结果显示,中药灌肠汤剂保留灌肠加中药汤剂口服治疗UC,近期疗
8、效与单纯用中药灌肠汤剂保留灌肠比较疗效相近,说明中药灌肠汤剂保留灌肠疗效肯定。2组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单纯应用中药灌肠汤剂保留灌肠虽然及时起到了局部治疗作用,但仅为治标,因其不能调整人体的机能变化,而只能取得短期疗效。而加用扶正祛邪之中药口服,不仅可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可调节机体内分泌机制,使人体机能逐渐趋于平衡,达到治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