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23658
大小:6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8
《中国古典美学的形而上旨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美学的形而上旨趣中国古典美学的形而上旨趣 形而上学是追问存在真理的超越性活动,这种追问不关乎实际存在,超越出存在者本身。周贵华在其论文《对作为形而上学哲学特质的再反思》中承认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古希腊意义上)这样的界说,并认为哲学探求的永远不会.L.是实际的知识和技巧,而是要探讨最根本的形而上学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所采用的形而上一词,指的是不注实际,重虚轻实之义。 一、道家美学:哲学基础的形而上意味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以儒家文论和道家文论为其主要研究内容,而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认为,中国美学应从老子开始,道家美学先于以孔子为代表
2、的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从其形成的哲学基础来看,更注重宇宙观和认识论,而儒家美学对社会伦理的关注更多。虽然中国古典美学以儒道两家的美学为主,但是真正具有形而上旨趣的还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一朵惊艳的奇葩,它对文学、艺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典美学的形而上旨趣中国古典美学的形而上旨趣 形而上学是追问存在真理的超越性活动,这种追问不关乎实际存在,超越出存在者本身。周贵华在其论文《对作为形而上学哲学特质的再反思》中承认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古希腊意义上)这样的界说,并认为哲学探求的永远不会.L.是实际的知识和技巧,而是要探讨最根
3、本的形而上学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所采用的形而上一词,指的是不注实际,重虚轻实之义。 一、道家美学:哲学基础的形而上意味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以儒家文论和道家文论为其主要研究内容,而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认为,中国美学应从老子开始,道家美学先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从其形成的哲学基础来看,更注重宇宙观和认识论,而儒家美学对社会伦理的关注更多。虽然中国古典美学以儒道两家的美学为主,但是真正具有形而上旨趣的还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一朵惊艳的奇葩,它对文学、艺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美学以老庄哲学为基础。老子
4、哲学,以道为其最高范畴。《老子》中记载,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为原始混沌,所以又谓之朴、玄、恍惚等。道还可以产生万物,为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虽然道产生万物,但它却是无意志、无目的的存在。道常无为无不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载。是谓玄德。它能产万物,却不主宰万物。它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促使万物处于生生不息的状态。同时,它还是无与有的统一。从作为万物之始、天地之始来说,道是无,即无极、无名,无规定性。从作为万物之母来说,
5、道又是有,即它能产生万物的生产性。无和有是道所具有的双重属性。 《老子》中也谈到气、象这两个范畴,它们也和道有紧密的联系。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由此可见,道尽管恍惚,但它却包含有象、物、精,它又是真实的存在。从作为宇宙世界的本源来看,道、气、象三者为同一概念,大象无形之象,即为大道。而当混沌之气一分为阴、阳二气时,阴气、阳气则作为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而存在。从不可感到具有实在性,从无到有。象亦如气,当它作为由道、气所形成的具体的存在物即各类具象的时候,它也具有气所具有
6、的第二个层面上的意义。道、气、象都具有作为万物本源的无的性质,同时也具有产生万物有这一性质。 老子所谓的道、气、象这三个概念对美学而言,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之后宗炳等人对象的观照,境的提出等,都有老子美学的功劳。老子关于味、妙的论述,也是后来平淡说的产生和重视艺术思维直观性的源头。 综观老子美学,他思考的对象并不是现实人生,而是超越现实的宇宙世界。他思维的是自下而上的通天之道,完全是一个形而上的世界。 同样作为道家美学的代表的另一个人物庄子,他生活在一个动乱崩溃的年代,在现实的维度上难以找寻出路,只能在内心构建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极乐世界
7、,在这样无所依附的自由的天地里畅游。今道友信在其著作《东方的美学》中这样认为,庄周美学包括八个形而上的主题根源、死、回旋的思维、象征、逆说、同一性、解释、宇宙之美。根源是指庄子对死的看法,借助象征手法和逆说实现思维的回旋,力求恢复精神与宇宙的创造的同一性。庄子的语言,不是一般的说明性的语言,他借助寓言、重言和卮言来说理明义,使他的美学充满了形而上的意味。 而在《中国美学史大纲》里,第五章的第五节和第六节所论述的内容庄子论兀者、支离者和象罔,前边列举了一些其貌不扬、极其丑陋的人,其目的是强调内在精神的重要性,高扬精神自由的重要价值。叶朗在《庄子
8、论象罔》一节里指出庄子对老子之具象和《易传》之象的丰富和发展。庄子继承了老子执着于有限的象无法把握道这个思想,用老子这种有、无、虚、实的思想发展了《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