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

ID:26554171

大小:1.68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8-11-27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1页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2页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3页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4页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 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泉州七中肖卿贤2016/09/01一、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历史选择题解读(2016·国标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考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释读:答案C。解题关键是对“五经”及《论语》基本内容的理解。“五经”主要是孔子整理编定而成的古代典籍,植根于久远的历史;《论语》后人记载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相对较晚。

2、由此判断,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提示:儒家思想文化是全国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都考,而且分值不小。模块教材对儒家思想的阐释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生比较容易失分。(2016·国标Ⅰ)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考点:中古代国农业经济。释读:答案D。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许多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可以明确排除A项;信息没有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或技术,反映不出“精耕细作”;从“汉代”可以排除C项。汉代“田庄”里劳动的是依附农民,个体、集体耕作都有可能,D项

3、比较符合,故选D。提示:“模块”教材对“田庄”经济的介绍基本忽略,这又是全国卷经常涉及的知识点,教学时没有适当补充就很容易缺漏。此外,对“个体农户”、“精耕细作”、“土地公有制”等概念的理解错位也容易造成失误。(2016·国标Ⅰ)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释读:答案A。从题干材料“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可以看出史官有如实记录君主言行的职责,

4、对君主个人行为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A项符合;B项“全都真实可信”、C项“尖锐矛盾”明显忙于“程度”过分夸张;D项“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其“真实言行”也包括好的方面,明显过于笼统。故选A。提示:利用“程度”陷阱造成考生失误,是全国高考选择题常用的一种方式。同时“重史传统”作为史学的基本常识,在模块教材中似乎被忽略了。(2016·国标Ⅰ)27.明初改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考点

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释读:答案B。材料信息“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说明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管理,故A项错误;“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完全符合;该变化一定程度上“削弱六部的权限”,但题眼“有助于”主要体现统治者目的,六部本来已经是分权,对皇权构不成威胁,没有必要以削弱六部的权限为目的,C似乎不大符合题意;中央与地方的存在一些矛盾,但不是“对立”,D项“程度”词错误。故选B。提示:本题既要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又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作出综合判断。(2016·国标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

6、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释读:答案C。材料信息(洋货)“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洋货已经深入到广大民众生活,C项符合;A项“开始丧失”、B项“基本取代”明显是程度词错误;D项明显史实错误。故选C。提示:又是利用“程度”陷阱造成考生失误。同时也重视考查历史概念如:“关税主权”“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世界市场”“被动开放与主动开放”等。(2016·国标Ⅰ)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

7、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联系洋务运动)。释读:答案C。材料信息“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指的是中国洋务运动建立军事工业和创办近代海军等,C项符合;A项“已完成”明显是程度词错误;B、D两项明显与题干材料不对应。故选C。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