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

ID:2651553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_第1页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_第2页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_第3页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_第4页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96例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用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一线联合化疗方案,同一病种所选用方案相同,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药,预防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其他水化、止吐、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均相同。3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及心功能均为正常,治疗后预防组4例出现胸憋、气短、心悸等不适感,均在14d内恢复;对照组20例出现胸憋、气短、心悸等不

2、适感,其中3例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经营养心肌治疗后1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中国6/vie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DOI:10.14163/j.ki.11-5547/r.2017.05.060  以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为代表的蒽环类化疗药因其抗瘤谱广、临床疗效高、对乏氧细胞同样有效等显著特点在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瘤及卵巢癌方面的独特的作用在临床上

3、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3],但又因其严重的心脏毒性,限制了蒽环类药物的应用人群,许多临床研究和实践观察发现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特别是初次使用可造成的心脏损伤,故对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和预防非常重要。本文研究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收集了本院2012~2014年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预防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

4、46岁;乳腺癌24例,宫颈癌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4岁;乳腺癌20例,宫颈癌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预防组及�φ兆榫�采用以蒽环类药物(阿霉素或表阿霉素或吡柔比星)为主的一线联合化疗方案,同一病种所选用方案相同,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药,预防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其他水化、止吐、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均相同。其中预防组于化疗前2d开始给予参麦注射液100ml+5%氯化钠注射液150

5、ml,1次/d,静脉滴注,连续用10d。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的心电图表现(ST-T改变、QRS低电压、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情况及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心功能分级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4,5]:Ⅰ级:即心功能代偿期,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Ⅱ级:亦称Ⅰ度或轻度心力衰竭,指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Ⅲ级:即Ⅱ度或中度心力衰

6、竭,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Ⅳ级:Ⅲ度或重度心力衰竭,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后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见表1。  3讨论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电图变化(尤其是QRS复合波的频率变化)和心律不齐;心

7、肌病及其引发的心力衰竭(有时数年后才表现出来),毒性主要与患者终生累计剂量有关[6-10]。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主要分为急性、慢性、迟发性3种类型[11-13],其中急性心脏毒性包括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异常,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为暂时性可逆性改变;慢性心脏毒性是以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心肌病为特征[1,2],起病缓慢,不易发现,不易纠正;迟发性心脏毒性指用药数月后发生,容易被忽略而延误病情。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发生率与累计使用剂量密切相关,大多为不可逆改变。其根本原因为线粒体损伤在心肌毒性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

8、作用,因为心脏是人体最大的耗能器官,心脏的线粒体非常丰富,且心脏比其他组织缺乏清除自由基的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故心脏的组织细胞抗氧化作用较弱,更易产生心脏毒性。其另一原因蒽环类药物与心肌组织的亲和力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故心脏比其他器官更易发生毒性反应,蒽环类药物易发生心脏毒性,目前认为其与可在心肌细胞产生自由基[6-8]有关,蒽环类药物可与心脏组织膜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