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38739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中国企业生命要素体系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企业生命要素体系研究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入手,通过对国情、文化、以及中国企业特有体质的深入分析,提出中国的企业如果要成就百年基业,必须建立一个与自身发展能力相匹配的生命要素体系,其中按照需要优先的顺序依次为扩张、控制、创新和适应,四种生命要素之间的包容性和相关性有利于中国企业在演进过程中形成良性发展的内生机制。关键词:中国企业企业生命周期生命要素关于企业生命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学者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表达了对企业作为生命有机体观点的赞同。企业具有生命的现实无可回避。1983年RoyalDutch/Shell的调查发现,1970年名列“Fortu
2、ne500”排行榜的公司.freelaru百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在英国,Lloyds银行和苏格兰银行成立于17世纪后期,而全球闻名的Sotheby’s和Christie’s拍卖公司也屹立了2个多世纪。更有甚者,Stora,.freelel)认为:实施更新工作常常要拿业绩冒险。绝大多数公司并不是从成功到成功,而是先从成功到失败,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难爬升后,才再次成功。他心目中的“适应力”是指:连续重建的能力,它需要对组织的价值观、流程和行为等进行创新,而这些东西一般倾向于永恒不变,所以不大容易出现创新。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对于如何延长组织的生命周期束手无策,关键的
3、一点是它们本身并不具备这种连续重建的能力。实践证明,凡是具备适应能力的企业,在危机管理和信息传递方面必然也拥有独到的经验。企业一旦墨守成规、行动僵化,就很容易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对手击倒。1985年,济南钟表厂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石英钟“康巴丝”,由于运营得法,仅短短几年就跃居为中国的著名品牌,并一度成为石英钟的代名词。但是,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对于市场反馈的需求信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内部沟通渠道也不畅通,以致于到了1992年,济南钟表厂的产量和效益较上一年下跌了一多半。此后未及两年,“康巴丝”品牌几近销声匿迹,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同样,IBM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
4、经营挫折也是由于无法掌握学习和适应的能力而造成的。由此可见,企业的应变之道对于自身未来命运的走势影响极大,这正印证了“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对此所做的贴切比喻—“下雨打伞”。(四)创新诸多学者对于创新在打造长寿企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曾有过高度的评价,例如:创新是百年老店的灵魂;百年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核心只有两个字—创新;等等。确实,创新作为企业延续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项要素,值得中国企业去认真体会、用心贯彻。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学会用创新的意识来管理企业,而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创新。用创新的意识管理企业,是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汩汩不息的生命活力,不断地适应或者影响变革
5、着的环境,永葆企业的青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新之于企业,犹如空气之于生命。既然如此,如何才能在企业中营建出创新的环境或者系统,从而激发出企业持续的创新激情呢?英国3位著名创新管理学者JoeTidd、JohnBessant和KeithPavitt于2002年合作出版的《创新管理》一书,为追求创新的企业开出了这样的处方:创新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市场、技术及组织变革,才能提升创新的效率。一个稳定持续的创新环境的营建离不开企业生产、营销、组织、后勤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成功的创新活动,需要企业具备战略视野、发挥创业精神,需要技术知识与市场知识之间连续的互动,也需要兼顾鼓励创
6、新与提升效率的组织流程。不过,企业界对于创新的看法并不完全如理论家那么乐观,毕竟创新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只有成功的创新才被描述为“创新”,而失败的创新往往只会被冠以“冒险”的字样。因此,鉴于上文所描述的消极型长寿公司现象,麦肯锡咨询公司的RichardFosterandSarahKaplan在2001年著作《创造性破坏》中指出:绝大多数长寿公司实现长寿是通过回避市场破坏力量而达到的。他们在分析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基础上,认为所谓的基业长青通常意味着追求平庸。所以,通过列举了GE和KohlbergKravisRoberts资产管理公司的例子,他们提倡在创新中求长寿,只有与市场的“不连
7、续”力共同前进,而不是因害怕失败而疏于创新,企业才能积极成长,最终实现延续百年的战略目标。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创新,是因为创新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只有少数新技术能够被成功地转化为新产品及服务,而在新产品及服务中,又只有极少数能够最终获得商业成功,所以,创新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夜就能名利双收。创新体系健全的成功企业如3M公司,对待创新活动的态度别具一格。公司不仅不禁止员工工作时一心二用,而且特别允许研究人员利用15%的工作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研究。这种鼓励创新、倡导个性的宽松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