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38306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及耐药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及耐药研究【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耐药研究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是儿科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它可引起儿童肺炎、脑膜炎、败血症、中耳炎、鼻窦炎。据.Porcel等人采用该试剂盒对患者的胸水进行检测,发现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93.3%。该方法较突出的优点是抗生素的使用并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它不能用于评价抗生素治疗效果。在感染后1月内该试验均可阳性,这也造成了那些反复感染的病例被误诊的潜在可能性。特别在儿童中,由于SP的定植造成该试验
2、非特异性阳性的问题已逐渐引起了关注。尽管该试验在SP感染的儿童中敏感性较高,但在尿抗原检测呈阳性的病例中仍有7%~15%的病例没有SP感染的临床证据〔4〕。ICT虽然在SP鼻咽携带者中存在假阳性结果,但由于ICT标本采集简便,不具创伤性,不受先前抗生素治疗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5min便可完成检测等优点,是快速诊断SP感染的简便方法。 1.3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对扩增产物进行可重复定量检测,在扩增的每个循环中至少收集一次荧光数据,对扩增产物进行实时
3、监控,从而增加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001~2004年,AlbanLeMonnier等〔5〕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SP16SrDNA基因检测,发现该试验的敏感性为77%。在抗生素治疗初期,PCR不受其干扰,因此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然而,与ICT相比,PCR是一种复杂、耗时的检测方法,还未完全标准化,从而妨碍其成为SP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作为实验研究的技术方法。 2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 2.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当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初期,SP对青霉素是相当敏感的。当时大部分菌
4、株的青霉素MIC0.015~0.03mg/L。上世纪60年代,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部分SP出现了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分离出对青霉素耐药的SP(penicillinresistantstreptococcuspneumoniae,PRSP)。70年代末,南非报道了对青霉素高水平耐药的菌株,这些菌株的青霉素MIC高达2~4mg/L。在美国,SP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在70年代及80年代初没有显著的变化,持续保持在10%或更低。但在80年代末及整个90年代,SP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不敏感率显著增加。有报
5、道称,在1993~2004年,耐药菌株增加了近30倍。亚洲地区耐药性病原监测网(ANSORP)的监测结果表明SP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9.4%,不敏感率为52.4%〔6〕。2000~2002年儿童鼻咽部分离887株SP对青霉素耐药率为6.4%,青霉素不敏感率39.9%〔7〕。 200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委员会(National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NCCLS)判断SP对青霉素耐药的标准是:MIC≥2mg/L为耐药;MIC0.12~1.0mg/L为中度耐药;≤0.
6、06mg/L为敏感。青霉素耐药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壁上一种或多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这种改变同样可以影响到PBP与整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8〕。如果抗生素在感染部位有足够浓度的话,这种耐药机制即可被克服。在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只要给予适当剂量的药物,大部分的SP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比如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和口服阿莫西林仍然保持敏感。 2.2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S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近20~30年间迅速增长。AlexanderProject〔9〕研究结果显示,1998~2000年全球红霉素耐
7、药率为24.6%。亚洲国家耐药程度比欧美国家严重,ANSORP的监测结果表明,1998~2001年亚洲地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SP(macrolideresistantstreptococcuspneumoniae,MRSP)占59.3%〔10〕。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家儿童医院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SP红霉素耐药率为84.3%〔6〕。SP对大环内酯类的药敏试验分为三种情况:敏感(MIC1mg/L)、低度耐药(MIC1~32mg/L)和高度耐药(MIC>64mg/L)。低度耐药和高度耐药的临床特点即对现有的
8、所有大环内酯类药物均出现耐药,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对林可霉素通常敏感。两者的耐药机制也有所不同:低度耐药常常由mefA基因介导,耐药表型为M型(即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而对林可霉素类敏感);高度耐药常常由ermB基因介导,耐药表型为MLSB型(即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阳霉素B类均耐药)。M型的耐药机制为泵出机制,即将细胞内的大环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