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31143
大小:52.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1-26
《堪布索达吉入行论讲记 (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节课第十节课现在正在讲第一品中“菩提心的功德”,昨天通过点金剂、如意宝、如意树、护送者四个比喻宣说了菩提心此处的菩提心,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无上功德,今天继续宣讲这部分内容。在介绍这个问题时,昨天提到了芭蕉树,有关此树,我向一些南方人打听过,也有人说它只生一次果后就灭尽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你们自己可进行观察。要知道,讲经说法与造论有很大的差别。造论时,文字上不能有任何差错,否则,形成文字后很难改动,但历代大德对讲经说法和辩论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印度的论师旃扎古昧36第十节课认为:在讲经和辩论时
2、,词句、比喻上稍有矛盾也是可以的。所以,平时不管哪一位法师、辅导员讲法,在逻辑、比喻、用词上可能会有不太恰当的情况,但上师如意宝说过,我们在讲经或辩论时,是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家明白其中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一定要特别重视语法和比喻,可以对某些特殊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专门宣讲一些道理。所以,讲经与造论有很大的差别,我平时在讲经的时候,也不太注意自己的表达,当然,一些教证理证没有可靠的依据,我也不可能在课堂上讲,但在讲解的时候,说话不像写文章那样,应该让大家有种放松感,这样比较好一点。总之,不管是印度还是藏地,高
3、僧大德在讲经说法和造论方面,都有这样的差别。关于芭蕉树生果的问题,我觉得两种说法都可以理解。其实,有关“芭蕉树是否有芯”36第十节课,每个人也说法不一,即使生于热带,住在芭蕉树旁边的人也不太了解这些,虽然他们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所以,别人的话也不一定可靠,自己亲眼所见可能才算有点依据,否则,也会有各种差错的。下面讲一下早上观修的问题。现在每天都有半个小时的实修,在观想的时候,个别道友可能观不起来,昨前天一位佛友给我打电话,她说心里特别乱,每次观想的时候,分别念特别多,杂念纷飞,心一直没
4、办法安住下来。她哭着说:“看来我修行没有希望了,每天这么多的分别妄念,怎么办呢?”我叫她不要这么想,告诉她这是初学者的正常现象。麦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网光明藏论》、《释迦牟尼佛广传》的后面都说过:在观修的时候,我们会经历五个阶段的不同境界。作为修行人,必须要领会这些道理,否则,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认为自己好像没有进步而特别失望,导致最后不愿意修行。36第十节课修行时,会有什么样的状况呢?不管是修菩提心还是坐禅、念佛,我们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从来没有修过禅定,妄念肯定非常多,各种各样的思绪纷纷出现,这是正常现象,不
5、要在意。因为心就像一匹野马,刚刚逮住它的时候,反抗肯定特别厉害,不会轻易就被驯服。所以,第一阶段就是如峭壁落水之动摇觉受,心犹如从峭壁飞泻而下的瀑布,由于从来没有调伏过,一旦让它安住下来,就想这个、想那个,甚至根本不愿意想的事,也会在这个时候想起来。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将此时的心喻为闪电、风、云、大海的波涛,一刹那都不会停息,始终在外面散乱。可见,刚开始时心特别乱、杂念特别多,这是正常现象。第二阶段是如山谷流水36第十节课之获得觉受。山谷里的水声势浩大、湍急奔腾,但跟峭壁落水相比,流速有明显的缓慢。到了这
6、个阶段,心已能基本上安住下来,但时间不会很长。第三阶段是如平原江河之修行觉受。江河缓慢流动,从远处看好像没有动摇,只有到了岸边,才会发现它仍不舍奔流。同样,此时的心已经比较稳固,但若详细观察,还是有一定的分别念。第四阶段是如大海离波之稳固觉受。从远处看大海,似乎风平浪静,没有什么波涛,与平原江河比起来更为平静,但走近时才会发现还有细微的动摇。第五阶段是如山王般稳固之究竟觉受。须弥山王始终不为狂风所动,同样,此时的心不管专注在哪个地方,都能随心所欲,不为任何分别念所动摇。36第十节课对凡夫人来讲,每个阶段都需
7、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训练,有些人几个月后,心才能稍微安住下来;有些人好几年以后,才能达到第二步境界。所以,如果没有观过自己的心,从来没有坐过禅,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会发现妄念原来不太多,现在一观反而越来越多了,甚至在半个小时当中,该观的什么都没观,不该观的什么都观完了。这就是我们平时没有观过心的缘故,根本不知道它一直都在妄念纷飞。心就如同一个顽童,在没有关心他的时候,不管他怎样调皮,对自己也无所谓,可一旦有人把他交给你,叫你好好看管,你的注意力就开始放在他身上,这时,才发现这个小孩竟然如此调皮,特别的坏!所以,
8、开始的时候,好多人恐怕不知道怎么下手修菩提心,故这次我并没有特意规定观想的内容,而是要求你们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不管你们观什么,在最初和中间一定要想:我是为了令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36第十节课。如果心特别乱,根本想不起要观菩提心,你可以在面前放一张佛菩萨的照片,先看着他,当其相貌基本上能显在心中时,就闭着眼睛开始观想,直至眼前的相貌逐渐消失,只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时,再睁开眼睛看一会儿,然后又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