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ID:26429641

大小:327.85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1-26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_第1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_第2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_第3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_第4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1、学什么?2、为什么学?3、怎样学?4、怎样教?第一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五、国外学前数学教育简况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1、有目的、有计划2、数、量、形、体、时间、空间3、数概念数学方法、技能逻辑思维能力4、兴趣、习惯养成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1、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2、好奇心、探究欲以及对数学的兴趣3、思维能力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4、幼小衔接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幼儿园工作

2、规程》)课程领域目标(数学教育总目标P58)年龄阶段目标(P58—61)单元目标(主题单元、时间单元、内容单元)教育活动目标(案例分析P221)目标体系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感知集合与分类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量的比较与自然测量认识几何形体空间和时间概念五、国外学前数学教育简况1、前苏联:列乌申娜《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幼儿园的计算教学》、《幼儿园的计算作业》2、美国:皮亚杰与幼儿数学教育、凯米幼儿数学教育课程3、日本: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对物关系的教育4、澳大利亚:情境性(实习场《人

3、是如何学习的》),区域性,生活性,游戏性,操作性,讨论性分科,分班,分季度,分重点强调数前教育,初步的数学观念重视逻辑性、系统性、基础性重视数前教育,体现皮亚杰数学教育观念,强调数前的分类和排序教育自由性、随意性、不系统统计、集合等现代数教观念第二讲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一、逻辑思维发展特点二、感知集合发展特点三、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四、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五、感知几何形体的发展特点六、认识量、空间、时间概念的发展特点一、逻辑思维发展特点动作思维(依赖于操作)形象思维(依赖于具体事物)二、感知集合的发展特点1、感

4、知集合的意义2、发展特点感知集合界限感知集合元素同类性感知等价集合具有阶段性P21三、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特点幼儿数概念的发生:辨数——对物体大小或多少的模糊认识;认数——产生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点数——开始形成数概念。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动作感知——数量联系——简单实物运算)幼儿数概念的形成标志:①掌握数的顺序。②理解数的实际意义。③掌握数的组成。掌握数的组成是形成数概念的关键P26—27四、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1、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发展过程P29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

5、念水平的加减2、年龄特点:P304岁以前(小班)4—5岁(中班)5岁以后(大班)口述应用题1、作用:奠基、桥梁2、特点:易受情节干扰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能力较差五、认识几何形体的发展特点1、发展顺序: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体形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2、年龄特点:小班,中班,大班六、量、空间、时间概念认识的发展特点1、量:多少,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等2、空间:上下——前后——左右,自身基准——客体基准3、时间:主观性,含糊性,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P5

6、0第三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一、活动设计原则1、科学性:知识正确内容的科学性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年龄特点、不宜过多2、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设计隐性数学因素的材料设计多个答案的问题设计让幼儿能自由支配的环节3、循序渐进活动之间环节之间教具设计二、教具与学具设计1、类型:实物(废物、自然物、玩具、日常用品)计数器图片(实物图片、背景图片)卡片(数字、圆点、几何图形、式题)几何教具电化教具图表教具、学具(图表、模型)2、教具学具设计原则便于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注意安全卫生3、教具学

7、具的运用发挥多功能采用多种变式学具的不统一性第四讲 学前儿童的数前教育(一)一、物体分类的教学P1311、分类的意义:感知集合,计数的基础,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2、分类的形式:名称、外部特征、量的差异、用途、材料、数量、关系等3、分类目标:小班(名称、外部特征或量的差异),中班(外部特征或量的差异,数量),大班(用途、关系、两维、自由分类)4、分类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幼儿操作、游戏、日常生活(观察、思考分类形式、交流分享、计数结合)二、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的教学1、意义:感知集合、计数基础2、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感知“多、少、一样多”3、

8、教学方法:重叠法,并放法4、注意事项:先相等后不等;先重叠后并放;右手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无须计数;游戏情景;增加或去掉第五讲 学前儿童的数前教育(二)一、区别“1”和许多1、意义:感知集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