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13184
大小:1.37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8-11-26
《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168中学刘晓舞散心一日紫蓬山冲刺已届秒当分,犹自紫蓬放身心,张弛有度文武道,高考举重当若轻。2009.4.18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知识链接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背景: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候崛起;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教育上——学术下移主要学派:道家——无为而治;墨家——兼爱、非攻;法家——以法治国;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
2、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庄子的思想主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必修3第6页)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试题链接战国时期有人说:“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答案:B(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安徽颍上人少贫,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3、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知识链接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①内容: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②作用: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选修1第20页)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试题链接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答案:C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朱元璋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关注安徽乡土史把
4、脉高考新走向一、简介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原名朱重八,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自幼家贫,曾入寺为僧,后来投元末起义军郭子兴,取得郭子兴信任,继而成为首领。他率军南下,攻克南京,以此为基地,展开与东南各割据势力的斗争,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随后统一全国。1398年,病逝于南京,葬南京钟山孝陵。庙号太祖。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二、知识链接①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朱元璋时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监察。三司分别隶属与中央有关部门。影响: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
5、措施:朱元璋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创立内阁: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时授予阁臣票拟权影响: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必修1第16——17页)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③凤阳花鼓词体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变大样。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2、其他改革措施:①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②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废除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③农村税费改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所有制性质,只是改变了经营方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背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内容: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步骤: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实行,然后在全国推广。作用: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三、试题链接1、.《明史》记
7、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答案:B关注安徽乡土史把脉高考新走向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严俊昌、严宏昌等18户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在一张“包产到户”的契约上,庄重地摁下鲜红的手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改革开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