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ID:10785003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_第1页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_第2页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_第3页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_第4页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摘要:科学史家们是否需要通过一场新的综合穿越内史与外史之间、思想史与社会史之间的种种壁垒,突破现行科学观与科学史观的限制,有意识地为二十一世纪科学史研究开拓出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出此一问题是本文之宗旨。作者还从(广义的)科学编史学(包括科学史史、科学史哲学与狭义的科学编史学)角度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希藉此敦促同仁更多地关注此一问题。关键词:科学史 科学编史学 综合 科学共同体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科学史研究呈现出不断分化的发展格局。读一读被学者们奉为当今科学史研究之最高成就之一的《剑桥科学史丛书》,

2、我们不难发现,那里的每一本书都似乎能够自我构成一个自洽而封闭的等待着理解的空间,它们被以丛书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却无力向读者乃至于社会大众提供某种关于科学史及其含义的一致的理解与说明。迄今为止,我们仍可以在科学史的任何一个子研究区中清楚地感受到两种主要传统之间的对峙,即内在主义传统与外在主义传统之间的对峙。当一名新的研究者准备进入科学史的任何一个子研究区域时,他仍不得不马上作一种选择:内史?还是外史?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科学史研究应走向一种新的综合。这种“新的综合”意味着对内史与外史之分、思想史与社会史之分的某种超越,意

3、味着要能够成功地理解各个子研究区里已取得的学术成就及其价值,意味着写出区别于各种旧综合著作的新的综合性科学史著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意味着,要通过对科学史研究之目标、价值、研究规范与编史原则的系统反思,重建适于作为未来科学史研究之基础的科学观、科学史观以及可行的科学编史学纲领。之所以说我们所面临的是一场新的综合,是因为我们不能认为,在科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萨顿、柯瓦雷等人的工作中开始建构并逐渐获得较普遍的社会认可的时期里,不曾发生过一场综合。这场综合在科学史史上的地位就如同逻辑实证主义在现代科学哲学史上的地位一样重要。这场

4、综合通过一张力图揭示“科学进步”的理性之筛,为现代科学史研究确立了最初的目标、价值、研究规范以及编史原则,因此,在今天看来它是极不完备的;但是,它深深地植根于那一个世纪之交里人们对于科学的本性、对于科学与历史、哲学乃至于一般人类生活之相互关系所持有的某种共同的看法或信念之中,并因此而取得了它的成功。这场综合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中叶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尽管人们常常将萨顿力图尽括古往今来科学技术之伟大成就与合理方法于一部庞大的编年体著作的努力视为一种无法实现的梦想,但正是这类梦想激发着那些科学通史或学科史作者写出了许多在今天仍

5、无法替代的著作,如丹皮尔、梅森、帕廷顿等人的著作。与此同时,柯瓦雷从科学思想史角度分析了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物理学革命,以一组英雄史诗般的作品,为内史型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典范。今天的科学史家们已不再象本世纪初叶的科学史家以及科学哲学家们那样,拥有某种共同的思想基础与社会氛围;他们对于科学、科学史的基本见解亦很不一致,而且,尖锐的分歧不仅存在于科学史家们之间,还时常发生于科学史家们与科学哲学家们之间,发生于这些学者与科学家们乃至于与众公之间。尽管我们可以从“互补”、“分工合作”等角度理解这些分歧,但这类解说却并不能在实际上给

6、出关于科学、科学史的某种整体的、谐调的说明,这不啻是将综合的任务推给了读者,希望他们自行在心中完成我们无法完成的综合。这应该说是我们的失职。又,尽管已有的试图熔内史与外史、思想史与社会史于一炉的为数不多的研究并未取得真正的内在的成功,说得具体些,尽管巴特菲尔德在其《近代科学的起源》中、李约瑟在其SCC中实施内史与外史、思想史与社会史的强行转换的手法遭到了学者们的拒斥,〔1〕但这并不足以使人得到结论说,我们没有任何切实可行的道路通向“新的综合”。欲走向新的综合,我们应首先致力于发展某种关于科学的历史哲学见解的工作,并由此

7、通向某种新的科学观与科学史观。以往的学者们曾将视线更多地投向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关系的分析之上,这促使形形色色的个案研究的迅速面世。这类个案研究往往借助于现代科学哲学所提供的某种科学模型来解释科学史上的某些个案,但往往并不带有普适性。因此,这类个案研究变成了就连科学哲学家们也难以一致认同的科学模型的无力的脚注。现代流行的种种科学哲学学说主要关心的是科学在全部历史时间上的“通性”,实际上是在回答“理想的科学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而且他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的主要依据是它们对现当代科学的了解与分析;但就科学史来说,如

8、果它不能对科学的活生生的历史提供有效的、整体而非零星的描述与说明,就不能算是成功。因此,科学史研究应抓住科学的“特殊性”或“个性”,应首先指向种种特定历史时空下、与特定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的充盈着种种特殊性的种种科学及其运作过程:如是取向的科学史不一定是一定为真的科学史,但忽视历史时空之中的种种科学之种种特殊性或个性的、其他取向的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