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

毕业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

ID:26356958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毕业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 _第1页
毕业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 _第2页
毕业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 _第3页
毕业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 _第4页
毕业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 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语言文学]陆镜光陆镜光,1988年英国约克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任香港大学语言学系系主任,: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语言文学。不少汉语方言中都能找到1两个既有叹词的特征又有指示功能的词,本文称之为“指示叹词”,如粤方言的“呢”和“嗱”、吴方言的“喏”、长沙话的“喋”等。跟其他叹词1样,它们能在句首出现,可以独立成句,但同时又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本文考察了各地方言的指示叹词,发现它们都有两种主要的用法:手势用法(或现场用法)和象征用法(或非现场用法)。前者应是本来的用法,经虚化而成后者。语言类型学研究发现,世界各地语言表指示的手段1般都以

2、名词性、副词性或动词性语词为主,专职指示用的叹词比较少见。汉语的这1发现,对普通语言学应有启示作用。汉语言文字学叹词/指示词/话语分析/语法化    1 从广州话的“呢”和“嗱”说起广州话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表面上同1个“呢”字可在句子中3个不同位置上出现。请看例(1):(1)呢,图书馆嗰个张生呢,唔知佢来唔来呢?(哎,图书馆那个张先生,不知道他来不来呢?)这里的3个“呢”,形式虽然1样,功能却有所不同。第1个表示提醒,第2个表示停顿,第3个表示疑问。严格来说,第1个“呢”跟其他两个“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相对独立,后者从属于前面的词组;前者表示某种话语的功能,后者是话题和疑问的

3、标志。为了区别“呢”的3种用法,拙文(1996)曾尝试把3个句法位置上的“呢”分别称为句首助词、句中助词和句末助词。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把句首的“呢”跟其他位置上的“呢”区分开。出现在句首的“呢”相当于叹词;出现在句中的“呢”相当于停顿词(赵元任1968;朱德熙1982);而出现在句末的“呢”相当于其他方言的句末助词。不过这种做法也有它的缺点,就是不能突出句首“呢”跟其它两个“呢”的根本区别。就它们的句法行为来说,句首的“呢”能单说,可自成1句话。这跟1般意义上的助词不同。请看:(2)呢,只雀仔喺嗰度啊!(看,鸟在那儿啊!)(3)呢,戴眼镜嗰个咪阿明啰!(看,戴眼镜那个不就是阿明吗!)

4、从语用功能方面考虑,“呢”的作用是把听话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事物上,因此具有指示功能。“句首助词”的提法也不能很好地概括这1点。除了“呢”之外,广州话还有1个“嗱”(na[21]/la[21]),也是表指示的,如:(4)嗱,戴眼镜嗰个咪阿明啰!(看,戴眼镜那个不就是阿明吗!)(5)嗱,呢度10文!(〔买东西付钱时〕哎,这里10块!)此外,我们注意到,吴方言也有个“喏”,也是用来表示指示和提醒的。以崇明话为例:(“喏”表示指示时念no[55]或no[53],表示提醒时念no[223])(6)喏,拨1块糖你吃。(诺,给你1块糖吃)(7)喏,夷个钥匙交拨你。(诺,他的钥匙交给你)(8)喏,个

5、件衣裳快点净脱夷。(诺,这件衣服快点把它洗了)(9)喏,喏,大家看,夷个付何个腔调!(诺,大家看,他这副什么态度)例(6)和例(7)都是说话人传递东西时说的话。例(8)和例(9)中“喏”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引向眼前的人或事物。下面两例中,例(10)表示“请看”,例(11)表示提醒:(10)喏,夷诈人[口]特。(看,他耍赖了)(11)喏,是个年子个事体,你忘记脱[口]特?(诺,是前年的事,你忘了)上海话也有“喏”,许宝华、汤珍珠的《上海市区方言志》(1998)就收了这个词。它有两个读法:n[53]“表示给予”、n[12]“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的事物”(357页)。钱乃荣(1997)《上海话

6、语法》也有记录:(下面5例译文均为笔者所加)(12)喏,脱我拿去!(喏,给我拿去!)(241页)  (13)喏,还拨侬!(喏,还给你!)(241页)(14)喏,要搿能挖再挖得快!(喏,要这样挖才挖得快!)(242页)(15)喏,侬要个物事摆辣此地。(喏,你要的东西放在这儿。)(242页)(16)喏,讲拨侬听!(喏,讲给你听!)(242页)例(12)至(15)中,“喏”表指示;例(16)的“喏”起篇章标记的作用。苏州话、温州话等方言里也有“喏”。这词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文字里却比较难找到。1个少见的例子来自杨步伟《1个女人的自传》第1章《讲我自己》的最末1句(杨步伟1967:5)

7、:(17)你要知道我究竟是怎么样1个人,你得读我的自传。诺!底下就是!在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杂记赵家》第4页,“诺”字改作“喏”,语文论文《: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语言文学》(..)。杨步伟在上海中西女塾读书,能说上海话。她写作的风格明显受赵元任先生的影响,口语的感觉很强。上面引文中的“诺”明显有话语的功能。其他例子有:(18)夏丐尊·叶圣陶《文心》104:“喏,△是表示全句由低而高的。”(19)沙订《母亲》:“‘就到王家磨儿子哩!喏!’她用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