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专利分析

转基因水稻专利分析

ID:26346976

大小:3.72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8-11-26

转基因水稻专利分析_第1页
转基因水稻专利分析_第2页
转基因水稻专利分析_第3页
转基因水稻专利分析_第4页
转基因水稻专利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基因水稻专利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转基因水稻专利分析赵亚娟王学昭张静张博张薇一、前言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但由于各种病虫害、不良气候与环境等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水稻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水稻针对这些影响改进品种,将外源基因通过生物、物理或化学等手段导入水稻基因组中,使水稻具有新的性状,如抗病虫、抗除草剂、耐环境逆境、增产、优质优价、低耗等,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各国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热点。自1988年首次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水稻以来,基因工程技术在水稻品种改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功选育了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2009年12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颁发了转抗虫基因水稻

2、“华恢1号”和杂交种“Bt汕优63”的安全证书。由于水稻在人类粮食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等问题也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绿色和平组织,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一)研究内容及研究范围转基因水稻研究涵盖了实验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等较长的流程,在整个上下游的研究、实验、开发与应用推广过程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农业生物领域的科学研究问题,还受到食品安全、环境评估、公众支持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其研究进展与应用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国对待转基因水稻的政策。转基因水稻相关的研究与推广链如图1所示。包括在针对转基因水稻改造目标寻找合适的基因、基因构造、基因

3、转移、培养细胞和植株再生、植株筛选与确认、田间试验和安全检测、通过安全检测(经过所在国家批准)后实现商业生产。图1转基因水稻研究生产链示意图参考整理自:刘丽飞,GM作物的現況與前景——以創新技術增加GM作物安全性。寻找合适基因:针对拟改良的性状,寻找适合基因,了解基因的结构与进化演化,找到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并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文献重新建构基因:改造基因序列或结构,加强其表达。建构不同的启动子,以调控基因表达,例如利用组织专一启动子,使其只在叶部,根部或花器内表现,或者利用可调控启动子,使基因在高温、低温、缺水、照光及受伤等情况下表达等。基因转移:进一步将基因导

4、入植物体内,目前使用基因枪法或农杆菌法。植株再生与转殖确认:将基因送入植物体内后进行植株培养,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各项筛选与检测。田间试验与安全检测:转殖作物的后代必须进行田间栽培试验,观察在自然环境下的生长表现。产品必须通过各项测试与评估,才可以释放给农民,进行栽培生产。商业生产:得到所在国的法律允许后,可以开始商业生产。从研究的角度讲,转基因水稻的研发流程详见图2。研发过程包含的阶段绿色和平组织,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有:分离与培养水稻胚胎;分离基因或遗传元件;基因修饰;增加启动子和终止子等;目的基因克隆并构建到转化载体中;遗传转化;培养胚胎并在

5、筛选培养基上选择含目的基因的胚胎;水稻幼苗再生以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等。图2转基因水稻研发流程示意图同上。本报告中的转基因水稻整体专利分析是基于转基因水稻研发流程来构建数据集,进行分析的,重点技术部分的研究涉及到目标基因和转化载体两个方面。文献(二)研究思路及报告结构本报告以转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在定性资料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利用权威专利数据库,采用由面入点,由浅到深的分析思路对转基因水稻技术的整体专利布局和重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客观展现转基因水稻及重点技术的专利保护现状,为转基因水稻领域科技决策提供支撑。报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章):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6、和各国对转基因水稻相关政策。第二部分(第三章):转基因水稻领域整体专利分析。对转基因水稻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现状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我国企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利数量计入中国科学院,而不是大学单元。(以下简称中科院)、其他研究机构(指除中科院以外的研究机构,如农科院、医科院等)等不同性质的机构各机构性质的划分依据及详细判定规则见附录1。为了叙述方便,在本部分中,将企业、大学、中科院、其他科研机构均称之为单元。在转基因水稻技术研究中的现状。分析内容包括:l转基因水稻领域国际本部分分析采用的国际专利数据来源于欧专局收录的美国、日本、瑞士、德国、

7、英国、法国以及欧专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受理的专利申请,因此本部分国际专利也特指以上专利受理机构收录的专利文献。、国内国内专利指向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专利申请趋势l转基因水稻领域国际、国内专利申请的技术布局l我国企业、大学、中科院、其他研究机构等在转基因水稻技术研究中的n技术研发现状n优势技术布局n技术研发资源(从机构和人员两个方面)储备n参与转基因水稻研发的机构和人员数量变化趋势n重点研发机构n核心研发人员第三部分(第四章至第八章)选择Ti载体技术、凝集素基因、抗白叶枯病基因、抗稻瘟病基因、转Bt基因等转基因水稻研究中的重点技术(或相关基因)展开

8、针对具体技术的深入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