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ID:26317196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_第1页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_第2页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_第3页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_第4页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发布时间:2007-10-01  作者:德阳市罗江中学李明  来源:德阳教科所  浏览数:4326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方案一、说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以学生作为主体。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使之成长为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这就指出其目标在于采取最优化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培养一定的历史技能,为以后更深入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就本课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取得成功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1.

2、从学生思维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要始终认识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当然七年级学生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重视师生互动。如可整合教材,从学生熟悉的《西游记》引入,引起共鸣。2.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融会贯通,激发学生成就感。如在学习遣唐使来华就可以回顾中日在汉朝时期的交往相关史实。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地图信息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求知特点。二、说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繁荣与开放的一个重要时代—唐朝,其对外文化交流频繁;而作为文明史的范畴,本课主要讲

3、述了唐朝与天竺(印度的古称)、日本的文化交流及影响,体现了中外交流。而交流又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同时也使我国文化传入日本等国家,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本课也为以后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有助于学生利用已具备的相关知识理解为什么明朝对外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是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能够得出启示,对比今天的改革开放,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基础,因此必须应先夯实基础。1.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两个国

4、家(天竺和日本)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个人物(玄奘和鉴真),掌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唐朝对外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景再现法、讨论法1.通过绘制《玄奘西行路线图》,培养学生绘制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2.通过概述、表演再现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赏析郭沫若咏鉴真诗,培养学生文史结合赏析诗歌的能力,用历史史实来证明诗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

5、探索的精神。2.通过学习唐朝对日本等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交流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依据:教学重点即教学重要知识点。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对交流双方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作为唐朝对外交流的两个重要历史事件,实际上体现了唐朝时中国人吸纳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向外辐射,玄奘西行天竺显示了中国人吸收外来文化的魄力,而鉴真东渡日本则体现了当时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及中

6、国人对日本等其他国家所作出的贡献。教学难点: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依据:对于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为主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在教材没有太多可供提取的有效信息,而且对于原因的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局部片面偏激。如何突破:①理论运用:对外交往状况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体现了唐朝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政策开放;②分析时紧扣本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展开;③培养思维范式:即发展原因的分析角度及方法。三、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学生,由于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因而容易混淆历史与现实、文学作品与真正历史之间

7、的关系,以及容易因个人好恶作出失之偏颇的评价,基于此首先应引导学生走出误区。2.总体设计针对七年级学生这一情况,就本课来说作如下设计:激发兴趣(从熟悉事务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分析,参与互动→(在有必要时教师适时渗透历史理论)→学生受到启发,获得一定理性认识,达到教学目的。3.教法学法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因此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的。本课宜采取的教法学法有:①兴趣法。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使学生产生共鸣。②历史情景再现法。历史的功能之一就是恢复历史,接近历史,如在

8、本课可采用绘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小剧本的形式来更好的理解历史学习历史。③理论渗透。历史的学习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