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中考复习策略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考复习策略摘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中考数学复习,并最终提高中考成绩是九年级师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个教师经常研究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和研究,我认为在中考复习中坚持以下理念并处理好几个关系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中考复习;学生为主;以练为主;理念 一、中考复习的基本理念 1.知识方面 (1)构建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所谓知识框架,是指所学的知识点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就是帮助学生把所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减少了盲目性。 (2)归纳初中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即数学意识,是在学习数学
2、知识的同时获得的。初中数学思想主要有: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等。数学思想方法是解题手段的基本方法,所以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积累数学解题经验,培养学习能力。解题经验来自于解题实践,在解题中学会理清解题的基本思路,学会总结常用结论。这样在一定数量的练习之后,对某种类型题,能够归纳出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形成积累并进而升华。 以上三方面的复习理念,与中考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一致的,是中考复习的基本前提。 2.复习模式 在复习时,要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
3、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复习课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因此,设计复习的基本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复习效果。 (1)依据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明确本章涉及的知识点。 (2)理清本章的基本概念、整理并掌握本章的公定理及其形成过程,再现学生过去所学的基础知识。 (3)设计基本练习和典型例题,注意针对性、综合性、变通性,启发学生发现、归纳、总结规律,在一题多解、多题—解的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4)分层设计巩固性练习,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落实。 (5)精选典型的中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或研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树立自信心。 二、中
4、考复习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中考数学复习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要使复习有成效,需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教师、教材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为主。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作为复习课又有它的特殊性,复习的知识都是过去学过的,就全班而言,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学得不好;就知识而言,有的学的得扎实,有的学得不扎实。教师就应当具体地、深入地了解哪些学生学得不好,哪部分知识学得不扎实,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课上有目的、有准备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在基础知识复习中,首先
5、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然后在解题中,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索解题思路,再让学生自己讲解或板演解题过程,最后教师进行讲评,对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正确的地方给予充分肯定,对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剖析,予以纠正,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课堂复习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这样的复习课才能有实效,才能达到真正的复习目的。2.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 初中数学复习阶段应该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复习课上要给学生提供练的机会,练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练的题目要精选,不要重复;练的方
6、法要灵活多样,不要死板单一,例如,提问、讨论、小测验、作业等形式。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自己的练,扎实地巩固所复习的知识。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才能形成和掌握。练习的题目既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也不排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要循序渐进,章节练习突出基础,单元练习突出重点,全面练习突出综合。 3.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知识的引入、新旧知识的衔接、例题的选择、学生知识状况、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
7、力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周密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程序都要做精心的设计,复习课上教师注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注重教学基本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基本方法的训练,注重总结出学习的规律性,充分发挥课堂效益,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深入,课内打基础,课外去巩固。课内课外相结合,互为补充,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课本与资料的关系——课本为主。 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离开课本的复习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
8、握课本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要充分挖掘和发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