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30414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论教学交往中的生生交往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教学交往中的生生交往【摘要】生生交往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理解以达到代写论文共同理解。然而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育实践中,师生交往都是占据主要地位,生生交往只是作为构成教学交往的一个完整部分被提及却没有具体的、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我国的课堂上生生交往的现状出发,试图通过对生生交往的理论基础的分析和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回归其在教学交往中的应然位置。 【关键词】教学交往师生交往生生交往 随着理念的更新,特别是知识观、学习观的转变,人们开始对教学活动产生了不一样的理解。现在
2、普遍赞同用社会建构主义来理解学习和知识:通过单一的讲解、教授只能使知识被理解,被接受,却不能内化到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获得的知识仅仅是肤浅的、表面的,而不是深层的知识,不能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的学习取决于具体学习情景的学习历程,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参与性、过程性等特点。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包含新旧经验冲突引发的观念转变与结构重组,学习者是个人主动建构意义,不能由他人所代替。也就是说,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教学的手段却应该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有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知识
3、获得自己的解释,教学活动的这个功能方能得到根本的落实。 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也就需要重新审视教学。呼吁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重视人的主体性并不等于真正发展了人的主体性。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实践特别是通过人的交往实践来确认和形成的。因此教学交往不仅仅是作为教学的背景、手段得到重视,继而越来越多的学者更进一步将教学的本质定义为教学交往。有学者认为,教学应是师生之间以对话、合作、交流为基础的达到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种交往活动①。本文则反其道而为之,欲为生生交往谋得其所应有的地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再
4、是一句空话,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利于其发挥的课堂土壤。 一、我国课堂上生生交往的现状 我国课堂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之间的交往,生生之间则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生生交往与师生交往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在师生交往之中,又是以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和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为主导,而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交往则是微乎其微,甚至根本没有。可见,小组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成为实质性的具有交往价值的功能实体。 有研究者对我国小学课堂交往时间的构成进行社会学分析发现,师生交往占绝对优势,其中师生交往以教师与班级交
5、往、教师与个体交往构成,师组交往可以忽略不计;生生交往严重不足:根据对28个班级的观察结果统计,除一个班级的生生交往时间达到31.36%外,其余均在20%以下。并且有7个班级的生生交往时间为0。就前者而言,学生个体必须经教师许可方能与全班同学交往,这种交往是静态的、单向的沟通。其角色是规定好的,是被动的。二个体与个体的交往,也须经过老师的许可,这种交往的范围很小,实质也是单向的沟通,而不是全员、主动的沟通,群体的交往也缺失严重。虽然这只是从交往时间来看,但是可窥见生生交往在教学交往中的地位。并且,有很多交往都
6、只是流于形式,只是作为教师为了贯彻“教学交往”这一理念的一个组成。说是要同学们自己讨论,可还没到一分钟便宣布结束。可以说,这种虚假的交往也处处可见于课堂。无疑这跟我国的教育传统——教师中心相关,往往注重老师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还是控制着话语权。 二、生生交往提出的理论基础 生生交往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理解以达到共同理解。生生交往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生生交往其实就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之所以提出生生交往,也正是对
7、同伴交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重视的体现。它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克林伯格的交互主体性理论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了高级心理功能的工具——语言、符号,因此个体在较低级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三是因为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其中他特别指出“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的协
8、作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中”。维果茨基尤为强调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语言无疑只能在交往中得到加强和提高,也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维果茨基提倡应该给儿童布置最近发展区的任务,其中和同伴一起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因此老师要尽量组织、安排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儿童可以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彼此,这是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Das,1995)。其主要理念是,团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