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异化

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异化

ID:14737895

大小:9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30

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异化_第1页
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异化_第2页
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异化_第3页
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异化_第4页
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异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异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异化尤海澜哲学专业0311251指导老师:许瑞祥【内容提要】网络交往是一种全新的交往模式。它在突破传统交往种种限制的同时也使交往主体与他人和自我的关系发生了异化。网络技术的非人化趋势令人担忧,人们必须警惕对技术的过度依赖才能防止丧失本质。【关键词】网络交往异化技术虚拟真实自由【正文】网络空间已经构成了数字时代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全新场域,与之相应,人们在网络社会中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基本的改变。网络交往作为网络社会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影响力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日益凸现。它已不仅仅是日常交往的补充与辅助,而是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交往模式,人们的关系在越

2、来越多地向以网络为中介的方向转化。网络交往在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的限制,具有传统交往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人们往往单纯注重网络交往带来的技术性飞跃而忽视了它对交往主体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对网络交往主体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网络发展前景的忧虑。一、网络交往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网络交往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信息平台,通过计算机媒介通信(CMC)和计算机网络通信进行的交往。它主要通过信息的发布与浏览(BBSBBS: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布告栏),电子邮件(E-mail)与新闻组(Newsgroup)的使用,在线聊天与讨论(IRCIRC:Inter

3、netRelayChat网络实时聊天系统、ICQICQ:ISeekYou的连音缩写一种网络呼叫器),虚拟社区(MUDsMUD:MultipleUserDungeon一种多人网络游戏)、线上游戏(OnlineGame)的参与等形式进行。与传统交往相比,网络交往具有三大基本特征:1、交往空间虚拟化13物质空间里存在的基本形态是以原子为单位的具象物质,而网络空间里的实体则呈现为bit,它是数字化信息的最小度量单位,是计算机二进制转化和处理后的0和1的字符串。用0-1数字方式去表达和构成事物以及关系,从而形成一个与现实不同但却有现实特点的真实的数字空间,这就是cyber

4、space——虚拟空间。这个空间中的一切,都由数据和纯粹的信息构成。这意味着交往进入了一个有别于日常物质世界的虚拟空间。2、交往过程高速化,不同于原子的自然特性,比特没有重量、体积,能以光速传播。这使得网络信息的传输实现了量子力学意义上的时间相对性。人们之间的交流在网络上没有时滞,能以极高的速度进行。与此同时,人们的交往范围极大地扩展了,相隔千里的两人可以在互联网上展开对话,距离不再是交往的障碍。麦克卢汉首创了“地球村”(theglobalvillage)一词,用来指称被光速大大缩小的世界,而互联网使“地球村”真正成为可能。3、交往身份自由化网络中的人际互动被称

5、为一种“身体缺场”的交流。在物理空间中,身体的相对稳定性使每个人的身份是单一确定的,但在网络空间中,所有的感知都要通过信息方式传达,身份成为信息虚拟的产物,因而它不再是固定的,而具有了极大的自由性。网络身份的自由包含两层含义:匿名性和流动性。匿名性指主体身份的透明度可任意调整。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可能直接关联,可能部分关联,也可能毫无关联。使用者还可以完全除去原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建立全新的人际关系。流动性指网络主体的身份可任意选择变换。主体可以同时拥有多个身份,可以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出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人格特质。13 网络交往颠覆了传统的交往观念,其中物质、时空

6、、身份等概念都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这种变化触及交往行为的本质,进而对交往主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人性、自我、肉体、精神等要素在网络交往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反思一、交往主体异化现象分析(一)网络主体与他人的疏离网络空间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现代人的生活形态。现代社会是一个人格日益被角色替代的社会,或者说,现代的社会关系是靠广义的利益关系而非情感关系建立起来的,在社会角色的约束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之下,人们进行情感沟通的机会与时间都明显减少。因此亲密感的缺乏始终是现代社会的严重问题。在这个意义上,  网络无时空、身份限制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惊人的个人接触空间。但不

7、能忽略的是,单纯的虚拟沟通有种种难以克服的缺点。网络交往对直接依存关系的破坏,给人们的理解与亲近带来了难以克服的障碍,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交往主体的孤独。下面,我们从四方面分析造成网络主体相互疏离的因素。1、平面化在日常生活中,主体与他人的交流的主要是面对面的交流,每个对话者不仅理解对方语言的含义,也在对方的声音、姿态、眼神及对话情境中体会细微的情感,古人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谓“求其友声”,就是寻求心灵的接近和理解。在英文中,理解一词是understanding,这个词的后半部分standing指的是表面媒介物,而under则指向媒介物背后的意义。人与

8、人在面对面交流时,声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