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ID:2626310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_第1页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_第2页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_第3页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_第4页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文教学之我见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目的。  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

2、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策略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语文教材用《鸿门宴》、《赤壁之战》等作为课文是取其文学性而入选的……《答司马谏议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王安石的信写得富

3、有很强的感染力,‘拗相公’的形象跃然纸上。《活板》不是科学论文或科普文章,它本来就是从《梦溪笔谈》这部‘笔记小说’选出来的。”(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172页)文言文的诗、词、曲就更应进行文学教学了。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策略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

4、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比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仅要从字面上读懂全文,还要学习司马迁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性格的选材方法,理解古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胸襟。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教育学生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5、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之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零开始,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  贯讲法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法。“讲者,讲其实惠,初讲时用之。贯者,贯其神理,

6、有贯串之意焉。”(崔学古《少学》)“因为文言与咱们的口语不一样”,所以“国文课读到文言,就得作一番讲解的工夫。”(《叶圣陶集》第十四卷57页《文言的讲解》)叶老文章中认为讲解可由学生试讲,由教师和其他同学给他订正是好方法。贯讲法可以分为直述法、比较法、归纳法。  直述法即直述其规律,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是”与现代汉语的“是”不一样,是指示代词“这”,教师直述之,那么“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学生便可看懂了。  比较法要比较古今字义异同、语法异同、词性变

7、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如“望桓侯而旋走”(《扁鹊见蔡恒公》)句中“走”是“跑”之意,“委而去之”(《孟子二章》)句中“去”“是”“离开”之意,“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句中“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这些都古今异义的词,一定要比较使之清楚。又如古代汉语中有名词作状语的语法习惯,“其一犬坐于前”(《狼》)句中“犬”与现代汉语不一样,要翻译成“像狗一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句中“箕畚”要译成“用箕畚”,也要比较,使学生明用法。又如多字一义现象,“曩与吾祖居者”、“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两句中“曩”

8、与“向”均是“从前”之意。  但更要比较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