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1821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测定的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测定的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ET及CG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ACI组)和恢复期脑梗塞(CI组)的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I组高于CI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P均0.01。ACI组和CI组的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ACI组低于VBI组(P均0.01);ACI组与CI组比较,CGRP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T、CGRP参与了缺
2、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其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情演变及程度指标之一。【关键词】脑缺血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ET)是目前所知由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最强的生物肽。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舒血管物质之一。为了探讨ET及CGRP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笔者对80例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ET及CGRP浓度进行测定,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全部患者均为我院老年科的住院患者,分组如下:①急性脑梗塞(ACI组):诊断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
3、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均经头颅CT及(或)MRI证实。共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72.17±10.18)岁。②恢复期脑梗塞(CI组):指病程2~6个月的脑梗塞患者。共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8.36±8.47)岁。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均为眩晕伴周围血管动脉硬化基础,可有轻微脑干和(或)小脑体征(24h内恢复),经TCD检查证实及头颅MRI排除后颅凹病变,并排除耳部疾患〔2〕。共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70.05±13.06)岁。④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均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共30例,
4、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8.3±9.97)岁。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1.2检测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入院第2天采血,于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6ml注入含7.5%EDTA二钠40ml和抑肽酶40ml试管中,混匀立即置于冰水浴中,4℃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储存于-70℃冰箱内待测,测定时使之复融,以放射免疫(RIA)非平衡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CGRP的含量。放免试剂盒均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采用上海核福光电仪器有限公司SN-682型放射免疫技术器,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单位以pg/L表示。 1.
5、3统计学方法数据 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各组缺血性脑血管病ET、CGRP含量,见表1。表1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ET及CGRP水平比较(略) 3讨论 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多肽,通过与其分布广泛的ETA和ETB受体结合,可使血管收缩或痉挛,影响脑的血流。本组观察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期的血浆E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VBI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脑梗塞组比较,ET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由此可见,脑梗塞早期失衡较恢复期更明显(P0.01),与国外文
6、献一致〔3〕,说明急性期脑梗塞组ET升高明显,升高的ET使血管持久收缩加重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的缺血及组织损伤,血浆ET在脑梗塞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体内存在与ET作用截然相反的血管活性肽——CGRP,它是迄今可知体内存在作用最强的舒血管活性物质,由37个氨基酸组成,体外实验证明等量CGRP能明显拮抗等量ET引起的血管收缩且血管扩张作用时间持久。本组研究显示,ACI组CGRP显著降低,恢复期有所上升,这样就会使收缩的脑血管更进一步收缩,更加重了脑缺血及损害,CGRP的降低不利于神经细胞功能恢复。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ET与CGRP的平衡失调,ET升高
7、、CGRP降低,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关,并与其发展及病情预后有密切关系。二者失衡不仅造成局部缺血的神经元损害,还可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神经元胞内游离钙超载是缺氧导致神经元和突触功能发生不可逆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4〕。检测ET及CGRP在不同的脑梗塞时期出现失衡状态,对判断脑血管病,特别是脑梗塞的预后有重要意义。VBI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GRP变化不显著,而以ET升高为主,近期文献也报道不同时间VBI患者血浆ET水平始终高于对照组〔5〕,说明ET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因素,早期干预某些缺血因素不致使其演化成脑实质性损害。
8、 总之,缺血性脑血管病引发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不同程度的脑缺血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