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9715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5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节奏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节奏特征分析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节奏特征分析一、曲式结构简析 《阿尼特拉舞曲》(AnitrasTanz)原系格里格为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所作的配乐,是一首具有东方色彩的玛祖卡(Mazurka),用于第四幕。乐曲采用三段体曲式,中段采用综合型写法。因节奏发展与曲式发展联系密切,为便于论述,将曲式结构分析如下: 二、节奏特征剖析 节奏,即乐音连续过程中的时值关系,它是各种本文由.L.收集整理不同长短时值的音有组织的连续更迭的一种形态标志。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血肉,那么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和旋律线一样,它是音乐基本表现要素中最重要
2、的要素之一,音乐离开了节奏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①节奏是各个音时值的内在联系,由音长模式组成特有的音型模式,有其核心节奏型,加入隐性节拍等,具有特殊意义的节奏要素。 (一)音长模式分析 全曲共出现5种音长模式,A乐段3种,B乐段5种,八分音符占最大比,使全曲有快速的流畅感,奠定了欢快的律动基调。四分音符出现次数比例为20%,且多出现于八分音符后的弱位置上,多为配合的级进下行,造成小的时值延长,是对舞步的绝佳诠释。B乐段出现新的音长模式符点四分音符,虽然只出现4次,但都在强拍位置上,对A乐段保持的节奏律动造成大的扩张性对比。值得注意的是,符点四分音符4次出
3、现后均有3个八分音符,使得在对节奏扩张的同时,维持了舞蹈性的律动,可谓对音长模式绝妙的使用。二分音符多用于句尾或弱拍弱位置,是配合性的级进下行,加重了乐句的语气,丰富了舞蹈的语汇。符点二分音符出现在B乐段,且总是出现在句尾,显然是对节奏音长模式扩大的配合,在保留舞蹈性的同时增加了歌唱性。 (二)音型模式分析 根据乐曲中各个音型模式出现的顺序,不计引子、尾声以及反复和再现,统计音型模式首次出现的位置、出现次数、主要特点、功能等如下表: 1.核心节奏型 核心节奏型对全曲音乐形象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贯串全曲。根据对音型模式的分析判断和是全曲核心节奏型
4、,变化并对比发展出全曲节奏。引子第3小节已经出现了节奏型Ⅱ.的逆行核心节奏语言。A段由7~10小节主题动机开始,节奏型逻辑性叠入。a句以第7小节均分型节奏开始,欢快、跳动的节拍律动。第8小节为前短后长的综合型节奏,长音位于弱拍上,增加了紧张度。节奏型总是在后出现,并进行有目的的重复,对语气的加重并且丰富了舞蹈语汇,增加了旋律的连贯性。 2.隐性节拍 b句以均分的8分音符为主,有快速的流畅感,增加了主题的律动性。此句每小节出现两个重拍,因演奏而改变了拍子的结构,形成了隐性节拍3/8,这个隐性节拍的出现,打破了原有节拍律动。节拍的变换主要是利用重音的改变来
5、打破单一节拍的惯性运动,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单一节拍所不能表现的更为复杂的情绪或形象。②此处打破重音规律的变化,产生节奏的冲击力,是形成音乐动力的一种手段,同时增加了音乐听觉感受的色彩。B段在色彩上较A段有了新的变化。由第39小节出现强拍上的附点节奏,使强拍的节奏更加有力,增加了节奏上的长短对比,使节奏变得富有弹性。第41小节出现了全曲最长的节奏型附点2分音符,增强了旋律的歌唱性,优美的跳动感。第43~46小节出现了隐性节拍4/8,同样打破了原有3/4的律动,且从3拍子到4拍子,造成了节奏律动上的拉伸。这个经过句的乐趣就在于变换了的律动同听者的记忆中的以前听
6、到的不变的3/4的律动形成对比,并且这个经过句还赋予以后又回到规则的3/4拍的进行以更大的意义。③与上一处隐性节拍不同的是,此处为跨小节的4/8节奏形态,与原节拍感觉背离,具有更强烈的不稳定感与冲击力。 三、整体布局 通过以上对《阿尼特拉舞曲》节奏特征的分析,全曲节奏布局从宏观到微观均呈现有逻辑的短长短分布。B段较A段在段落小节数上约为3倍增长,开头音型时值增加3倍,出现的隐性节拍由3/8拍拉宽至4/8。再现段落基本呈现A段节奏特点,使节奏、段落回到主题乐汇。 全曲隐性节拍的使用独具特点。不仅使节奏密度的增长,而且把动力性的力量放置在弱拍,产生节奏的
7、推动,增加了运动感、紧张感,使情绪变得紧张而形成了戏剧性的冲突。这种局部对立产生动力,旋律回到原来的节拍,重音回到原有律动,又使得全曲统一起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