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

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

ID:2617279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_第1页
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_第2页
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_第3页
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_第4页
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 [摘要]文章从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构建发展,学科身份的过去现在,体制建构的反复与纠偏等三个特质的梳理着手,清晰地勾勒出我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轨迹;探讨了新时期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明确了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为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特质;续进  [作者简介]佘新华,湖南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郴州423000     中国比较文学从萌芽发端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现代兴盛发展。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1978年至今可看作是比较文学的新时期。新时期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学科理论、学科身份与体制

2、建构研究上。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 学科理论构建及发展    中国比较文学切切实实推进了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中国学派开拓了新的领域;成为全球新时期比较文学的积极倡导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曹顺庆开始阶段主要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其专著《中西比较诗学》被视为新时期第一部诗学方面的专门著作。他从话语范畴人手。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其(中外比较文论史《上古时期》),则是从文论范畴的对比研究走向文化探源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1995年,曹顺庆在《中国比较文学》上发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

3、初探》。无疑为亟待复兴的比较文学树了一杆旗帜。与《跨越第三堵墙: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体系》一道被看作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奠基者。其特点是:一是从中西两极比较转向了全方位的多极比较,从原有的对中西两极的关注转向了对整体性的关注,其二是从范畴学的研究转向整个话语体系的思考。他认为。中国文论体系有其自身的学术规则,有一整套的话语的生成方式、意义表述和言说方式,不能以西方的话语规范来阐释中国古代的文论话语。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他后来提出了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西方文论中国化等命题。其三,从文论范畴的对比研究走向了文化探源式的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力图从意义的生成方式、话语的解

4、读方式及表述方式诸方面,寻求东西方异质文化所赖以形成、发展的根源,从而进一步清理发掘文化范畴群及其文化架构、文化机制和文化发展的规律。2001年,曹顺庆在《中国比较文学》第3期上发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明确提出跨异质文化(后改为跨异质文明)新理论,把跨文化、跨文明的中西比较文学置于21世纪国际学术领域内。如此一来既可以申扬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潜在价值,也可以纠正西方比较文学家的缺失。从而建构一套符合中国文学精神的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叶舒宪一直坚持引用西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来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促进了中国文学研究的进程,通过思考和探索,主张跨文化研究

5、,倡导生态批评,倡导跨文化视野下重新解读中国上古文学经典。使得原型批评在国内收获了丰硕成果,催生出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学人类学研究。1988年先后出版、发表了(符号:语言与艺术}<从生态人类学看老庄的社会理想)等论著,被看作是第一个从生态学角度阐发文学与艺术价值和功能的论著,在中国比较文学界迅速兴起了生态批评和文化阐释的研究热潮。  王宁是我国最早从事精神分析学、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将西方的文学和理论有机地应用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理论作出了一定的质疑和改造。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中心的思维模式,反过来又影响着

6、西方学者,打破了荷兰学者佛克马唯一的后现代主义(西方)观点。1998年,在《后现代主义之后》这部专著中。王宁首次将后现代主义放在一个全球化的广阔语境下进行考察研究,试图通过自己的批评和研究实践。将中国的文化与文学放在一个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下研究,在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及其研究关系之间协调,最终达到比较文学的超越和跨文化视野的实现。认为后现代主义已经走出了西方世界,成为了一股国际性的理论大潮。在传播到东方不同的国度内产生了不同的变体,由此消解了西方理论的霸权色彩,为中国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走向世界,直接和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创造了条件、作出了贡献。  王晓平从亚洲同质文化比较研究的薄弱环节着手,对

7、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文化和文学间的互识互证展开了研究。在《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中,对中日文学交流的断代史作出了系统描述,具有拓荒性意义。其《佛典志怪物语》一书,则以六朝至隋唐的志怪小说为抓点,追溯中印文学中的佛典关系,并考察其在日本物语中的投射。王晓平特别注重从接受的角度研究三个国家之间文学的相互影响,从而梳理了印度、中国、日本在文学交流中的历史因缘关系。在《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与人合著)一书中,审视了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如何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