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铜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铜研究进展【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摘要】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由于肝豆状核基因突变,体内铜代谢异常,导致尿铜增加。尿铜排泄量受用药剂量、体内铜量、用药时间和疗程长短等因素的影响。尿铜对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病情程度的评价和药物疗效的评价都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铜;青霉胺;锌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亦称g[1],血清铜含量一般为(80~150)μg/100μg,血铜蓝蛋白为(25~40)mg/100mg,尿铜排出量<100μg/d,肝铜量<50μg/d。铜主要通过胃肠的吸收和胆道的排泄来保持平衡。肠
2、道吸收的铜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小部分与各种氨基酸如组胺酸等结合,通过门脉循环入肝脏。其中一部分铜参与铜蓝蛋白的合成,一部分结合到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重要的铜蛋白。肝内的铜一部分以铜蓝蛋白的形式入血,一部分经溶酶体排入胆汁。肝细胞是调节体内铜水平的中心环节。正常生理情况下,肝脏细胞能够感受胞浆内铜的浓度变化,相应通过胆汁排泄铜来调节。这个过程主要通过铜转运PATPase(ATP7B)即in服药患者的尿排铜量都低于前者[8]。另外,据证实,WD患者尿铜的增加并非继发于尿中肽类的增加,与肾脏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性[9]。 WD患者接受治疗后,尿铜排出量增加,但尿排铜量随疗程有
3、下降趋势。据研究,用青霉胺治疗的患者,服药3个月内和服药1周内相比,尿铜尚无明显差异;但服药6个月以上则尿排铜量减少[10]。服药1年者排铜减少更为明显,但尿铜量仍多于服药前[6]。而使用锌剂治疗的患者,尿铜量也大于治疗前,但治疗后各期内尿铜排泄量并无明显差异,并不呈递减趋势。青霉胺的使用,将同时改变体内铜、锌的代谢。有研究表明,在青霉胺治疗过程中,尿铜锌比值有下降趋势[7]。 4尿铜检测的意义 基于尿铜与WD的相关性,将尿铜作为WD的诊断依据已受到肯定,但不能单独使用尿铜诊断WD。因为某些淤胆性肝硬化和少数肝炎活动期患者也有尿铜排泄量增高[11]。血清铜和尿铜均无单独诊断意义
4、,需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但是青霉胺的服用所导致的尿铜增加仅见于WD病人[11]。故青霉胺驱铜试验(青霉胺负荷试验)可用于WD的诊断,尤其用于症状前WD患者的诊断[12]。方法是:测24h尿铜,再口服青霉胺1g,再测24h尿铜。尿铜>1200μg/d有诊断意义。 尿铜对ed,1994,123(6):849-858. 5翁坤荣.微量元素在儿科的理论与实践.香港:香港医学出版社,1999,69. 6李乃忠,刘道宽.铜生化测定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中华医学杂志,1983,63(6):342-343. 7VanCaillieBertrandM,DegenhartHJ,Viss
5、erHKA,etal.oritaS,Hamatanis,etal.AppropriateadministrationsheduleofDpenicillamineforpediatricilineMD,,etal.UrinaryexcretionofpeptidesandofhydroxyprolineinolMed,1976,51(4):369-378. 10李乃忠,姚景莉.青霉胺,锌剂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及对尿铜排泄作用的比较.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6,23(5):343-334. 11FrommerDJ.Urinarycopperexcretionandhepatic
6、copperconcentrationinliverdisease.Digestion,1981,21(4):169-178. 12陈红英,林广云,郑文晖,等.肝豆状核变性病人24小时尿铜、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含量的测定.实用预防医学,2001,8(增刊):148. 13杨永苑,许曲恩.4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其亲属的铜代谢生化分析.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83,10(6):436. 14王新德.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3-126. 15MartinDaCastaC,Baldinechallengeinthediagnosisofed,1987,184
7、(4):44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