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ID:2607440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_第1页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_第2页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_第3页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_第4页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李颙治易思想浅说摘要:李颙强调为易旨在洗心,反对为易而易,认为习易贵在自得,故应易备于我、求易于己,主张治易当实以足下,发明易理。关键词:本心;李颙;易学Enlighteningtheinnatemind,forconnotationsofYihadbeenpreparedinsideit:OnLIYong'sthoughtonstudyingYiZHAOJi-ming(DepartmentofPhilosophy,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Abstra

2、ct:LIYongemphasizesthatstudyingYiaimsatpurifyingone'smind,opposesstudyingYiforthesakeoflearningit,holdsthatself-consciousnessiscrucialinstudyingandpracticingYi.Therefore,onemustbelievethatYiitselfhasbeenpreparedinsideyou.SoyoushouldonlyseekconnotationsofYifromthei

3、nnatemindofyourself.HealsoadvocatesoneshouldstudyandpracticeYiearnestlytoexpanditsconnotations.Keyind;LIYong;IChinglearning李颙,(1627-1705),字中孚,陕西盩厔(今周至县)人,人称“二曲先生”。明清之际实学及关学(后关学)代表人物,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誉为三硕儒。据载,李颙曾潜心于易,尝著《易说》、《象数蠡测》,时有与其论易、问易者。李颙曾自焚其书,皆因其“无当于身心”,其中包括《易说》、《

4、象数蠡测》等(李颙《二曲集》第41页)[1]。在今存李颙思想三、实以足下,发明于易李颙常常提到“归藏于坤”。坤地以内柔为象。因此,纯坤居首之《归藏》呈之于人者,乃归万象于内里,开辟晦塞而后心明。故李颙感之曰:“‘归藏于坤’,乃圣学第一义。噫,斯其为天根乎!”(李颙《二曲集》第60页)这当然是他“求易于己”的结论。但更是他倡导一切当“实以足下”、从“肯綮处”着力的易学前提。在他看来,人之实者,实在内里本心;“肯綮处”者,乃“提醒天下之人心”。所以,其“实以足下”要实在本心实在洗心无疑,其着力开刀处则要落实在人心疾患处无疑。非

5、此,不足以谓之为大易;非此,则无异于空话而已:问《易》。先生曰:“不知。”又问。先生曰:“不知。”其人固问不已。先生曰:“子之问《易》者何为?”曰:“《易》乃经中之要也。”先生曰:“子欲知经中之要也何为?”曰:“诸名公咸尚《易》也。”先生曰:“然则子之治《易》也,为诸名公而治《易》,非为己而治《易》也。不为己而治《易》,则其平日之所以朝研而夕讨者,乃欲解众人之所不能解,发众人之所不能发,夸精斗奥,作一场说话而已。此其为力甚苦,而其用心亦太劳已!”(李颙《二曲集》第41页)因此,李颙“为己而治易”,主张治易“实以足下”、“一

6、味切己反”。恐惟如此,他才不为史家易家之所为,不潜心解易以易说易,而求易于己,用易于己;恐惟如此,其习易功夫才于思想上颇有获益。李颙所论涉及甚广。人性善恶,悔过自新,明体实用,匡时要务,几乎处处迸发着思想的火花。其中由易上发微者,屡见不鲜。而最为典型者,莫过“学髓”之图。学髓图(李颙《二曲集》第8页)如右所示(略),此图有“学髓”之文(李颙《二曲集》第14-22页)诠释之。从“学髓”一文可知,此图为李颙自得之图,曾密藏之而不呈于人前。尝谓之曰:此天地之所以与我者也。生时一物不曾带来,惟是此来;死时一物不能带去,惟是此去。故

7、学人终日孜孜,惟事此为人生第一要务。动作食息,造次颠沛,一注乎此而深造之,以求自得……足见其重要。在他看来,人心亦有本末。“人生本原”即本心者,多谓之“灵原”。此一点“灵原”为人本体“人人具有”,此一点“灵原”为人本原“无极而太极”。故其“无声无臭廓然无对”,却又“寂而能照应而恒寂”,人持之方良知良能;人心之末者随念而起,遂有其对。或随境而迁转,为求人欲而自弃其本真,或刻意逐其事理,有意为善却不失追名之私。可见,其图名“学髓”,乃“学之精髓”之谓,是为“为学之图”;它上承陆王心学,呈出人之玷疵发生及所在,旨在为学洗心之用,

8、是为“修身之图”;它考以孟告以来人性讨论,把至善作了“无念”、“无为”式的归结,是为“人性至善”之图;它发明老庄之道,本于“无为而为”之旨,是为“道心之图”……学髓图或许还包含有更多,还可称为其他什么图。然其至为真切最令人惊叹者,乃在于其已入及人格心理层面,把“灵原”所衍一分为欲、理二端,是为“自我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