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ID:10286740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_第1页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_第2页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_第3页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_第4页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 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李颙治易思想浅说摘要:李颙强调为易旨在洗心,反对为易而易,认为习易贵在自得,故应易备于我、求易于己,主张治易当实以足下,发明易理。关键词:本心;李颙;易学Enlighteningtheinnatemind,forconnotationsofYihadbeenpreparedinsideit:OnLIYong'sthoughtonstudyingYiZHAOJi-ming(DepartmentofPhilosophy,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Abstract:L

2、IYongemphasizesthatstudyingYiaimsatpurifyingone'smind,opposesstudyingYiforthesakeoflearningit,holdsthatself-consciousnessiscrucialinstudyingandpracticingYi.Therefore,onemustbelievethatYiitselfhasbeenpreparedinsideyou.SoyoushouldonlyseekconnotationsofYifromtheinnatemin

3、dofyourself.HealsoadvocatesoneshouldstudyandpracticeYiearnestlytoexpanditsconnotations.Keyind;LIYong;IChinglearning李颙,(1627-1705),字中孚,陕西盩厔(今周至县)人,人称“二曲先生”。明清之际实学及关学(后关学)代表人物,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誉为三硕儒。据载,李颙曾潜心于易,尝着《易说》、《象数蠡测》,时有与其论易、问易者。李颙曾自焚其书,皆因其“无当于身心”,其中包括《易说》、《象数蠡测》等(李颙《二曲

4、集》第41页)〔1〕。在今存李颙思想文献中,其治易思想随处可见,但专言易学者则寥寥。究其故,非李颙不推易,乃不为易而易。在他看来,人唯人心之本体可依,易外有更切于易者。故为学为易,不应“为诸名公”,而应为诸洗心;不应我备于易,而应易备于我。李颙治易,有其独到之处。今犹可资。一、心为本体,易为之用李颙谈及自己的学易经历时说:往曾“学无要领……以为经莫精于《易》,于是疲精役虑,终日穷玄索大务”,“后染危疾卧床,不谈《易》者半载,一息仅存,所可以依者唯此炯炯一念而已。其余种种理象繁说,俱属葛藤,无一可依。自是闭口结舌,对人不复语及。盖以

5、《易》,固学者之所当务,而其当务之急,或更有切于此也。”(李颙《二曲集》第41-42页)这段话反映了李颙在治易态度上的转变。中年以前,李颙博览群书,“经史子集,二氏两藏”,“天文河图,九流百技”,“稗官野史,壬奇遁甲,靡不究极”,人称“李夫子”(《关中丛书·三李年谱》卷一“二曲先生谱”;《二曲集》卷四十五“历年纪略”)。中年时期的一场危病经历,使他得到了人生亦治学问题上的大彻大悟。于生死判分之际,他真切地感受到,生之所以为生、人之所以为人,仅仅存乎那“一息”、那炯炯之“一念”。因此,人之根人之本灵之原事之实者,唯系乎此“一息”、“

6、一念”之炯炯间;因此,学习当植此根本,得此要领。至于学易,其虽要务,但人之本体更为当务,更切于易。“一息”者为孰?“炯炯一念”间本体何物?在李颙看来,人生一世,万念俱动,人的本性亦泯于万般不懈的追求中。而仅存一息之时,万念俱灭,学问、功名淡漠而去,唯有被淡漠的大写的“人”之念炯炯,人的本质由此突显出来。其“一息”非他,乃人尚可谓“人”之“一息”;其“一息”之念非他,乃对生命的渴求之“一念”、乃人心之念。人者,唯此心随生而来,唯此心伴死而去。所以说,“人之所以为人,止是一心”(李颙《二曲集》第135,532页)。此“一心”是作为人的

7、根本的人心。李颙也管它叫“本心”“道心”。“心体即本心也。本心者,道心之谓也。”(李颙《二曲集》第217页)他以“念(他念或杂念)起”及“无对”和“有对”来说明本心的否定过程。认为,人的本心无念、无杂、无所对应,故“无对”而合于大道。“无对”之心是人生之本原。由于人必见境,感物而应,因有“念起”、因有“转念”,“无对”之本心亦因此而“有对了”。念起起于应物,转念转向外境,故“念起”使道心有所障蔽,“转念”是对本心的迁离。“只在一转念间”,人便由心上始判君子小人。(李颙《二曲集》第3页)李颙反反复复地强调人心之本,不厌其烦地对心体进

8、行详尽的刻画,旨在张扬为学须务本。他一生所要彰明的,就是这个本体本心;一生为之孜孜惟事的,也是这个本体本心。如何得以此心常存?曰:“全赖乎学”人于尘间欲染物蔽,粹白之心常常失却本然之色。而要复还本心本体,必须从学上用功。时时向自心隐微处自参自求自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