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对策论文论文关键词创新性学习发散性思维自主学习论文摘要创新性学习,是大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是发掘人才潜质、培养开创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学习。本文在界定有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教”与“学”两论文关键词创新性学习发散性思维自主学习论文摘要创新性学习,是大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是发掘人才潜质、培养开创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学习。本文在界定有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教”与“学”两个层面,对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创新性学习的概念创新性学习,是学生创造性的自我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凭已有知识独立地发现未曾学过的知识、未
2、曾知晓的解题方法、未曾掌握的研究方法的过程。人类有8种基本思维方式:语言思维、数学思维、空间思维、音乐思维、肢体思维、交际思维、自我认识思维和自然思维。创新性学习也是激发多重思维的学习。学生或通过探究性学习,在好奇心驱使下,经过质疑、提问、观察、研究、讨论、归纳和总结,自己得出结论;或借助发散性思维,打破正向和局部思维定势,在求异思维中发展想象力,在整体思维中多角度求解。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分析、解决同一问题。创新性学习,是发掘人才潜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创新型人才,是应对知识更新加快与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需要。创新型
3、人才通常具有高度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好奇心,知识面宽且善于观察;讲求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想象力丰富且直觉敏锐;喜爱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及游戏有广泛的兴趣;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这些特质,决定创新型人才是全球化与变革时代开创世界未来的人才。大学通过创新性教育,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使之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在经济知识时代,只被动接受已有知识而不懂得主动获取新知识、不会学习、不会创新的学生会被淘汰。二、创新性学习中“
4、教”的对策大学的创新性教育是大学生获取创新性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的方面,大学应采取以下策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特点是你讲我听,读书、做题和考试。注重知识传播,缺少创新思维培养。培养的人才知识多而思维差。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首先要改变“教”的模式,减少教的强制性和统一性,增强选择性与开放性。构建以师生探究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由“教”向“学”转变,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满堂灌教学为启发探究式教学、外力强迫式为诱导思维式、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教师要承认学生具有可开发的巨大创造性潜能,相
5、信其创新能力,为其提供锻炼机会,让其自由发挥,通过锻炼发展创造力,增强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信任学生,讲求民主,变单一传授为师生相互促进、启发,让学生从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抬起头来听课,插起腰板走路,有充足想象与创造时间;不能只表扬顺从、听话学生,应关爱敢提问、有新观念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对每一个学生要抱有真诚的期望,让其知道:创新一点也不神秘,凡是前人没有做好的事,你想了、做了,这就是创造。生活中遇到不称心、不顺手、不满意的事,要想办法改进它,这种改进的欲望就孕育着创新和发明,是创新动机。民主教学。要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
6、教学气氛,减少过多、过细的限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主动地思索、想象、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学习更富有活力和灵性。要解放学生创造力,解放其头脑、双手、双眼、嘴、空间和时间,以最大限度调动创造积极性,产生火热的情感动力,强烈的求知欲望。要创设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人格。要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见解,提醒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新思路;鼓励不平凡表现及创造行为;鼓励大胆提问题、勇于独立探究解决问题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培养自信心、自尊心和责任心。对有异常思维方式、顽皮和任
7、性的学生给以理解和宽容,不要轻易评价其创新成果,给其创造思维以心理安全感,消除其怕批评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支持一个人积极探究的巨大内动力,有兴趣就会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和思考,变苦学为乐学,保持学习动机,形成强烈意志,克服困难。激发学习兴趣首先要从新课开始,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使用灵活多样的开课方法,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唤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内容情景,突破“教师—教材—学生”的固定模式,“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将情景、知识背景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8、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要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并从实际出发在适当的时候设置疑点或陷阱,有意让学生受挫,以调动其争